三国:我不是刘封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你诳我我诳你,孙权起疑心(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权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生擒刘封。


发怒的理由,孙权羞于启齿。


毕竟这流言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纳袁术女儿是真。


偷袭江陵是真。


替子向关羽求关银屏是真。


流言中一旦有真事出现,那么剩下的诸如囚亡兄美妾于金屋、觊觎关君侯之女是真是假就不重要了。


纯假的流言,会止于智者。


半真半假的流言,智者都得迷糊。


更何况这种涉及大人物的深宫秘闻,又最容易被谣传。


有个词叫:三人成虎。


如今,南郡民心未附。


孙权也在努力的在打造“仁义之主”“礼贤下士”的人设。


这“荒淫好美色”的流言一旦在南郡传开。


孙权几乎可以想象到,这流言传开后对名声的影响有多大。


譬如:孙权每日去探问潘濬。


就会演变成:


君臣版:孙权为了招降潘濬,尽礼贤下士之风,不仅每日探问患病的潘濬,还亲自为潘濬擦脸。堪称仁义贤君,当青史留名,供后人瞻仰。


流言版:孙权觊觎潘濬女儿,潘濬不肯,孙权就将潘濬软禁于府中,每日去潘濬府中强占潘濬之女,欲令潘濬就范。土匪习性,令人发指。


求贤和占女。


有本质的不同。


这会直接影响孙权在南郡士人眼中的形象和声望。


想到这里。


孙权又对迟迟不能拿下秭归的陆逊,感到一阵不满。


若陆逊能拿下秭归,又何至于受刘封羞辱?


过了许久,孙权才恢复常色。


虞翻本就对董恢有怀疑,今又见董恢悄声进言惹得孙权发怒,对董恢更怀疑了。


于是乎。


虞翻假借向董恢敬酒,问道:“休绪可知关羽如今在麦城,兵力几何?”


吕蒙竖耳静听。


虽然知道关羽回军了,但关羽如今在麦城具体有多少兵力,吕蒙并不清楚。


虞翻这一问,正合吕蒙心意。


然而。


令吕蒙失望的是,董恢并未正面回应虞翻。


只见董恢长叹一声,以袖遮面:“虞骑都,恕我不能直言相告。我今日背弃关君侯转投吴侯已然失德,委实不愿再行小人行径,否则我今后也无颜为吴侯效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