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经济(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越是成功,越难接受失败,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伊斯兰世界,同样适用于基督教世界。


对于天主教而言,为了夺回耶路撒冷并控制地中海东岸,他们牺牲了十几万人的生命,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这不仅是一次宗教上的巨大胜利,十字军王国的建立也为天主教世界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与天主教世界本土的资源匮乏不同,东地中海拥有大量繁荣的城市,生产出许多精良的手工业商品,其中不乏奢侈品——比如白糖、丝绸、香水、肥皂等,这些都是欧洲天主教世界稀缺的珍品。


将这些商品运往欧洲,可以带来数倍的利润。因此,许多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这样的强大共和国,虽然是世俗的商业共和国,却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宗教热忱。


十字军国家授予这些意大利城邦诸多特权和封地,而这些特权只是共和国从十字军行动中获取的一小部分收益。


例如,提尔有威尼斯骑士和威尼斯人封地,而的黎波里则与热那亚保持着深厚的合作关系。在夺取这些海岸城市的过程中,意大利城邦的海军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因如此,昔日的成功促使天主教世界加大筹码,决心继续夺回失地。这些经济和宗教因素共同构成了十字军行动的驱动力。


……


1115年,耶路撒冷王国鲍德温一世,开始在外约旦的领地上,修建第一所十字军城堡,也就是蒙特利尔堡。


次年,1116年,鲍德温一世占领了红海沿岸的亚喀巴城,这使得王国控制了大马士革、埃及和阿拉伯之间的所有道路,保护了十字军国家免受东方侵扰,并允许对经过该地区的商队进行有利可图的袭击。


至于蒙特利尔堡,朝圣者蒂特马尔在 1217年穆斯林征服后参观了这座城堡,称其为“一座最出色的堡垒,周围有三重城墙,是我所见过最坚固的堡垒”。


在加利利海西的战役战败后,外约旦地区迅速放弃了对雷纳德的效忠,转而投向了以盖里斯与伊莎贝拉为首的教团势力。


现如今也已经成了外约旦三郡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少、也最为靠南的郡。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成了萨拉丁试图谋求的突破点。


在托伦地区,爆发了一系列边境冲突,并导致库尔德人部族损失惨重后,萨拉丁开始指责第二王国撕毁合约,并乘势便向外约旦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就结果来说,他麾下的部队,并没有快速的攻克蒙特利尔堡。


反倒是遭到了,来自卡拉克城驻军支援后的凌厉反击。


只不过,这次试探,其实并非毫无收获,有大量的士兵,宣称自己亲眼目睹了法兰克人使用神秘武器的过程。


萨拉丁最近的日子不是很好过,从他动员士兵算起,这已经有一年多了。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率兵横扫耶路撒冷王国收复圣地,然而眼下却到了一个难以为继的地步。


严格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进度,而是到了一个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的阶段。


提尔如一根钢钉,戳在海岸线上,挡住了他麾下大军继续北进。


作为一名战略家,萨拉丁对于战争是有自己独特理解的。


在一次战争中,许多战术或者战役上的失败,其实并不会引起全局层次上的恶化。


因为这些战术、战役并不具备决定意义,可若组成战争全局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决定意义的某一二个战役失败了,从战略上来说,就会陷入困境。


如今的萨拉丁对这种感受,就尤为明显。


对外约旦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失败之后,又无法再去夺下提尔。


那么哪怕萨拉丁越过提尔、吃掉的黎波里、或者安条克,都无助于改变整体局势。


因为那些自欧洲而来的远征军,依旧能够直接在耶路撒冷王国的腹地登陆,并且通过海港向商人群体采购大量的物资作为补给。


但萨拉丁却已经兴致缺缺了。他眼下真正关注的只有一件事,便在于法兰克人神秘武器的复原。


经过这大半年来的各种信息收集,加上前些日子外约旦那边战局情报的传递。


萨拉丁麾下的那些工程师与铁匠们,告诉他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邀请他前往阿卡的码头看一看。


在阿卡的港口区,民众们早已被马穆鲁克隔离开的老远,几个圆筒状的粗短玩意被摆在了那里,此外还有一些各种杂物。


这些杂物中,共有五个部件。


最大的自然是圆筒状的粗短身管,其是放在一个木架上的。


此外还有一包火药、一个费心打造出来的铅球,还有一个非常粗的木棍,以及一根非常细的木棍。


“这些就是法兰克人今年所使用的武器?”萨拉丁显的有些困惑,并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几名士兵。


那些士兵是最近几次战斗中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与法兰克人的战斗,亲自体会了那种神秘武器的威势。


他们中不少人有些怀疑,但其中一位则点了点头。


“大人,就是这样,这个东西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在过去的这么长时间里没有想到,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意外。”


萨拉丁麾下的工程师,略微小声的替自己进行辩解起来。


从第一次该类型武器的消息传来,直到快一年后,才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实显得他们有些不合格。


对于工程师的辩解,萨拉丁没有去关心,只是退到一旁让这些人实际演示一遍。


他便看到一名铁匠,从火药中分了一部分出来,拿丝绸包好塞进管子里,再拿粗木棍将药包捅进去。


完成这一步后,铁匠把铅球塞进管子里,并又一次拿粗木棍推进去,并且还用力给推实了。


等这两步都完成后,铁匠又拿起一个锥子,在身管的后方一个小洞上扎了一下。


再然后,便是从一旁借了个火把,点燃那根细木棍,往洞里一插。


伴随着一声闷响,硝烟腾起,让第一次如此接近这种武器的萨拉丁,觉得心中猛然一缩。


然后便见不远处的海面上,炸出了一朵水花。


“好!”


萨拉丁当即喊出声。


一旁的铁匠还有工程师们,一个个情不自禁的喘了口气。


有一说一、就他们折腾出来的这个东西,他们自己都觉得挺难言的。


原理确实很简单,就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将火药点燃,用骤然膨胀的火药气体推动铅球。


但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他们先前测试的几次效果,却都不理想。


首先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就相当难以打造,需要非常老练的铸钟匠人,才能制造出来。


其次可能是火药的问题,因为在过去的这些年代里,他们阿拉伯人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火药的爆炸效果,长期以来都是作为一种助燃剂使用。


这就导致他们的火药爆炸效果,似乎很不理想,目前还不足以推动铅球去摧毁远距离上的厚木板。


只能说,希望这次能糊弄过去吧,希望苏丹大人别太好奇,去刨根问底询问这武器的威力。


但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


“你们这武器,到底能打多远,能够摧毁马车吗?”


提到马车的时候,萨拉丁所想到的就是那些法兰克人所使用的战术。


用马车保护住自己的步兵,然后借用马车作为掩护,和撒拉逊人进行对射。


一切都很简单,但也是这种朴实无华,叫他们难以破解。


那几个工程师,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还是照办了。


将这门大致上也就一肘长的小炮,调整位置,并且找来辆马车进行测试。


不过他们很小心的调整了马车的位置,大致上距离小炮也就三十步左右的距离。


打造火炮的铁匠们,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对炮膛进行清理,又装填进去火药和炮弹,重复之前的步骤,再次点燃炮膛里的火药。


又是砰砰两声,不远处的那辆马车,当着萨拉丁的面被砸出许多木屑。


“真主至大。”


见到这一幕的萨拉丁显得很满足。


在一旁工程师喘了口气的功夫,萨拉丁便又来了一句话。


“将那马车,再往远处挪三十步。”


“大人……这个……”


一旁的工程师想要辩解什么,但在萨拉丁下令后,他显然不能违抗,只能过去照做。


这一次,虽然也确实命中了,但就如工程师们所担心的一样,炮弹是镶在了马车厚实的木板上,而没有去射穿。


在萨拉丁细心检查破坏效果的时候,工程师与铁匠,都不由得有些胆战心惊。


毕竟,他们造出来的这个东西,和士兵们对法兰克人武器的形容差距太大了。


“唉——已经可以了。”


只不过,萨拉丁倒是没有过多苛求。


虽然这武器与法兰克人的那些东西,看着差距挺大,但至少这种武器的原理,已经被穆斯林们发现了。


那么在萨拉丁看来,剩下的事无非是花多少时间去迎头赶上罢了。


阿拉伯穆斯林之所以在中世纪有着璀璨的文明,就与他们从世界岛各地汲取各种文明的优良技术有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