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玩转官场,海瑞凶猛!(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果海瑞执意去查,那么出了什么问题,后果自负。


既有劝说,又有警告,下马威的话语,海瑞听懂了,徐渭也听懂了。


“好!”海瑞答道。


郑泌昌、何茂才以及在座的浙江官员都愣住了。


就这么简单?就唬住了海瑞?


所有浙江官员都有种不真实地感觉,然后就感慨传言害人啊。


传言中的海瑞刚正不阿,事事必较,是个难缠的人,但今儿一见,相距甚远啊。


八成是海瑞的“不懂官场规矩”,被福建那边的人错以为了难缠。


这是个“识时务”的人。


早知是这样,浙江官场又何须这般如临大敌?


一时间,人心顿时松弛了。


徐渭急了,新安江九县决口的事不查,部堂大人在诏狱中,恐怕永无出狱之日。


还是那句话,自古天子不认错,皇上已经认定了新安江水灾有猫腻,那就必须有猫腻,不然,于皇上面上无光,又何况新安江真的有猫腻。


当今局势,要么严阁老、徐尚书、小阁老在诏狱里死,要么部堂大人在诏狱里死,要么全都死。


如若海瑞上奏皇上,新安江水灾是天灾,反证天子之错,依靠朝中力量,严阁老、徐阁老、小阁老可能会脱困,但部堂大人的失察误国之罪可就坐实了。


徐渭就要上前,却发现海瑞转望向了他,目光中是那种善意劝止的意味,略想了想,便又沉默了下来。


郑泌昌着实没有想到这个海瑞一上来会如此的“软弱可欺”,在浙江官场面前,连叫板一句都不敢。


虽然没有料到,但这个变故,浙江官场,乃至于京里的人,都是喜闻乐见的,郑泌昌给了何茂才一个眼神,坐回了原位,恢复了暂代浙江巡抚理事的威仪。


来人这么识趣,那浙江官场也该有点表示表示。


何茂才接过了眼神,清了清嗓子,也坐了下来,“海知县,补苗、重建淳安之时,若有所需,皆可公文急报省府,能解决的,省府必会出手相助。”


“郑大人,何大人,听说皇上天恩,恩免淳安三年赋税,淳安既无近日粮食之忧,又无远日赋税之苦,今淳安全县耕田被淹,下官想改全县耕田为桑田,以富县民。”


海瑞没有客气,顺着杆子往上爬道:“淳安近四十万亩良田改种的桑苗,请诸位大人予以帮扶。”


种桑,远比种稻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朝廷之所以不敢在江南大范围改稻为桑,所惧怕的,是有商人囤积居奇大肆抬高粮价,让百姓无粮可食。


而今却不一样,如何茂才所说,那一百万石粮食,够淳安百姓吃到明年,而改种桑树后,再晚今秋淳安县民就能赚到银子。


三年免除赋税,足以让淳安县民富甲江南。


死一般的沉寂。


郑泌昌、何茂才,和浙江官员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浙江会以这种形式改稻为桑。


可与预期所想的获益者出现了些许出入,获益者,不是京里的人,不是浙江官场,而是淳安县民。


浙官们个个像吃了死苍蝇那般恶心。


“桑苗会准时送到淳安。”郑泌昌心情早已灰恶得不行,也不等别人说什么,手一挥,第一个向外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