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是有点打不过(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昕只知道中书、门下、尚书,结果你弄个枢密院,三司使这些,这一下子,还真不好立刻记得住。


不过这倒是让赵昕来了兴致,“所以……老师你其实会打仗?”


只见晏殊也是道:“你老师我,一点仗都不会打。文人,又何须会打仗,打仗自然有下面的人来打。”


赵昕也是道:“那你不会打仗,你为何还能当枢密使。”


这句话,立刻就问到了重点了。


晏殊低头看了看赵昕,在考虑要不要告诉他,我大宋自有我大宋的国情在。


为何以前的中书、门下、尚书不用,而非要用枢密院、三司使,这么复杂的组织,官名。


还不是因为以前的大唐,做了一个好榜样,再加之,太祖又是那样上位的,所以这防武官防得跟贼一样。


由于过程太长,背景太深,因此,晏殊也是打算糊弄一下就过去道:“这个说起来,太过于复杂,我看,还是不说了吧,等寿国公你长大了以后,你自然也就会明白了。”


可赵昕却偏不,接着道:“老师你就说嘛!你都不会打仗,还让你管军事,那你这不是乱来么!”


只见晏殊在沉默了一下后,便道:“……你老师我是不太会打仗,可到还不至于乱来。”


赵昕:“老师你快说。”


晏殊:“真要说?”


这要是说了,晏殊估计,没个一下午,估计都说不完。


赵昕也是道:“说,我听着。”


晏殊犹豫了好一会,这才开始说起武将的坏话。


“你可知……在大宋以前,是什么朝代?”


赵昕心说,你这不是废话吗!


难道我一个三岁小孩能知道?


好在,晏殊接下来也是直接说了,“在我大宋之前,是一个叫做唐朝的朝代。”


“大唐,前期无疑是很厉害的,打得四周的蛮夷,无不宾服。”


“可随着大唐的地盘变得越来越大,这外面的土地,就需要有将领去守啊。”


“为此,这节度使,也就应运而生。”


“节度使一开始还是正常的,可随着一个叫做李隆基的唐朝皇帝,天天只知道骄奢淫逸,最后,就有一个叫做安禄山的节度使,对朝廷不满,然后造反了。”


赵昕:“那然后呢?”


晏殊:“然后,这节度使之乱,就在大唐延续了百余年,到了唐朝的末期,那些节度使更是纷纷自立,根本不听朝廷的话。”


“名义上,还是朝廷的节度使,实则,他们全都已经是割据自立。”


“而我大宋,就是这么来。”


赵昕:“怎么来?”


晏殊便道:“也是节度使。”


赵昕:“额……那大宋就是不听话,所以才成了皇帝的?”


晏殊歪了歪脑袋,嘶了一声,不对,这怎么说得我大宋好像是乱臣贼子似的。


只好稍稍地补救一下道:“当时,天下大乱,大唐的皇帝,也不是什么好皇帝,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紧接着,晏殊又道:“然后,我大宋的太祖皇帝,就是寿国公你的太伯祖父,凭一己之力,平定了天下,否则,现如今大宋百姓,说不定都还处于战乱之中。”


赵昕接着等他往下说下去。


晏殊便道:“正是因为唐朝后期的节度使,权力都太大,而且,都喜欢造反,所谓造反,就是……于是,在太祖皇帝建立大宋的初期,便与群臣,一起商讨了一套跟前面的大唐不一样的制度。”


“这就是枢密院,以及三司使的来历。”


“这也是为何,枢密院不能用会打仗的人来任职,必须用像你老师我这样的文人,来任职的原因。”


晏殊已经尽可能地简略地做介绍了。


赵昕便道:“那你都不会打仗,我大宋还能打得过别人么?”


晏殊突然感觉,赵昕能问出这样的话,绝对不仅仅只有三岁的智商。


当然!


你要问他具体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的话,他一时间,又有点说不出来。


只感觉……


然后晏殊便道:“是有点打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