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8章 周瑜吐血:萧方你要克死我吗?还想忽悠咱们?杀他个片甲不留!(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督!”


贾华脸色亦是骇然大变,忙是冲上前去将周瑜扶住。


周瑜则跌坐在地,神情错愕扭曲,眼珠爆睁到仿佛见鬼一般。


“韩义公全军覆没?”


“父子皆死?”


“柴桑城为黄忠袭破?”


“这,这,这……”


万千个惊悚的疑问,惊雷一般轰击着周瑜,令他陷入了无尽的愕然之中。


突然。


他抓住贾华,挣扎着起来,跌跌撞撞冲到信使前,一把将对方抓住。


“为什么?”


“这到底是什么?你告诉我?”


周瑜面目扭曲狰狞,声音嘶哑激动,已是气度尽失。


“小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啊。”


“小的只听说,那黄忠是率五千敌军,从柴桑南面出现,用韩综骗开了我们城门!”


“张承将军力战不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方才来不及关闭城为,被那黄忠率军杀了进来。”


信使是结结巴巴,苦着脸回答道。


周瑜松开了信使,艰难的转过头去,目光望向了柴桑方向。


尔后再颤巍巍转过头来,看看江上耀武扬威的刘备水军。


疑云一点点驱散,真相终于浮现于脑海。


“难道那大耳贼,只是佯攻我阳新塞,实则与我用了同样的声东击西之计,竟令那黄忠率军走陆水道,欲偷袭我柴桑城?”


“韩义公在半路上,正好与那黄忠相撞,才被设伏围杀?”


“难道,这又是那萧方的手段?”


“我周瑜,又一次被那乡野村夫戏耍?”


周瑜连打几个寒战,额头冷汗直滚,再一次缓缓的跌坐了下来。


此时此刻,他整个人已如虚脱一般,变的前所未有的无力,就连咬牙切齿,拳头紧握来发泄悲愤的力气也没有。


“为什么我会一次次败给那乡野村夫?”


“他一介寒士,乡野村夫,我为什么就不如他?”


“贼老天,你为何要降下这么一个人,专来克制我周瑜!”


“为什么——”


周瑜仰头悲问苍天,无尽的愤怒与不甘,如一柄柄重锤,无情的轰击向他的心头。


突然。


一股怒血狂涌而上,瞬间顶到了嗓子眼。


“啊呜——”


周瑜身形猛的向前一扑,一股老血便喷了出来。


“都督,都督~~”


贾华大惊失色,急是上前再次将周瑜扶住。


周瑜吐血过后,仿佛心底郁积之气,得以宣泄了出来,精神情绪反倒是平伏了许多。


“都督,柴桑城已然失陷,都督你又成了这样,大势已去啊!”


“咱们速速弃了阳新塞,往虎林去与主公会合吧。”


贾华扶着周督,苦苦相劝。


周瑜却挣扎着坐起来,咬牙道:


“伯符对我万般信任,令我镇守柴桑,我今若失了柴桑,还折了韩义公,还有何面目去见他?”


“我定要夺回柴桑,一定要夺回柴桑~~”


贾华却吃了一惊,急道:


“柴桑城已为敌军攻陷,我们眼前又有刘备主力压境,这还怎么可能夺回柴桑啊。”


“都督,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才是。”


周瑜拭去了嘴角血渍,却冷哼道:


“黄忠窃夺我柴桑的消息,必定还来不及传至大耳贼。”


“我率八千水军,今晚趁夜色掩护离营,贴着南岸直奔柴桑,趁着黄忠那老匹夫立足未稳攻城,未必没有夺回柴桑的机会。”


“伱就率两千兵马留守阳新塞,虚张声势佯装我大军尚在,给我拖住那大耳贼!”


贾华心头一震,总觉得周瑜此计有些冒险托大,却又说不出险在哪里。


“都督当真要夺还柴桑么,末将以为,我们退往虎林才更稳…”


“我若不夺回柴桑,有何面目去见伯符!”


周瑜打断了贾华的规劝,挣扎着站起身来,决然道:


“这场仗还没结束,我还有扭转乾坤的机会。”


“我意已决,你休得再劝!”


贾华眼见周瑜如此决然,遂不敢再多嘴劝说。


周瑜目光再次望向江上刘军,脸上重燃傲色,冷哼道:


“萧方,我还没有输,我就不信,我周瑜的智计,当真就不如你!”


当晚。


周瑜便率八千水军,趁夜离营,顺流东下急往柴桑。


贾华则率两千兵马,继续虚张声势,留守于阳新塞。



次日,天明时分。


五百余艘刘军战船,继续由北岸而来,向着南岸阳新塞逼近。


此时江东军刚埋锅造饭,等着吃早食,却不想刘军大举逼近,只得匆忙间赶赴江滩布防。


贾华策马赶到江边,大叫道:


“快,把昨日扎好的草人,披好了衣甲,速速搬至江边放置好。”


“还有旗帜也多树一些,切莫让敌军看出我军虚实!”


贾华挥舞着马鞭,冲着仓促赶至的士卒大喝。


两千余江东士卒,手忙脚乱将数千假人搬至江边,扎在了江滩之上,假人与真人混在一起,结成了阵形。


贾华则提枪立马,驻立于江滩,忐忑不安的目光望向江面。


“都督说那大耳贼,只是虚张声势佯攻,并不会真对我阳新塞发动进攻。”


“既是佯攻,那我树的这些草人,应该能骗过那大耳贼,令他不知都督已率主力回救柴桑吧。”


“希望都督的决策是对的,当真能及时收复柴桑…”


贾华思绪飞转,心中暗暗安慰着自己。


于是将不安强行压下,挥枪喝道:


“传令下去,各军不得慌张,敌军只是虚张声势,绝不会强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