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7章 吾斩汝父,汝竟跪吾?江东鼠辈皆当杀!周瑜:小丑竟是我自己?(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东三老将之一,就此陨落于这荒山野岭之中。


黄忠将韩当首级斩下,高举半空,大喝一声:


“韩当已伏诛,人头在此。”


“降者生,顽抗者死!”


一声雷霆般的暴喝,震到所有人头皮发麻,脑子嗡嗡作响。


当原本就崩溃中的江东卒,看到自家韩老将军的首级,竟已被高举在半空之时,精神意志旋即瓦解。


他们连逃跑的信念都已丧失,成片成片的跪倒在地,向着刘军将士求降。


黄昏时分,杀声渐渐沉寂,谷道恢复了平静。


诸葛亮策马下山,在许褚的保护下,与黄忠会合。


“诸葛公子,你不愧是萧军师身边出来的人啊,这一招关门打狗,当真是一出好计。”


“韩当人头吾已斩下,五千余江东卒,或死或降,无一人逃出这山谷!”


黄忠提着韩当首级,对着诸葛亮劈头盖脸就是一通大赞。


“老将军过奖了,亮只是略施小计而已,此战大获全胜,还得是老将军你统军有方。”


诸葛亮微微一笑,拱手谦逊一番。


黄忠哈哈大笑。


这时,长沙兵们押解着一队江东军将官,前来听候裁决。


“父亲,父亲~~”


韩综见得自家父亲首级,扑嗵瘫跪在了地上,立时哭到泣不成声。


黄忠却眉头皱起,目光看向诸葛亮:


“咱们还要奔袭柴桑,这么些个俘虏带着岂非累赘,是不是事当从权,就地斩杀!”


这话一出口,跪伏在地的降卒们,无不大惊失色。


韩综更脸刷的便白了,丧父的悲痛,霎时间为死亡的恐惧所取代。


“黄将军饶命,我愿归降刘使君,我可以带你们去取柴桑,请黄将军饶我一死~~”


韩综伏跪在地,竟是卑微无比的乞降起来。


黄忠和诸葛亮对视,眼中皆是掠起一丝惊讶眼神。


韩当可是孙家两代老臣,对孙氏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也算是忠义之士。


这厮可是韩当的儿子,竟然如此贪生怕死?


诸葛亮旋即想起什么,轻叹道:


“姐夫他说过,江东多鼠辈,韩当虽死忠于孙氏,养出一个贪生怕死的儿子,倒也不足为奇。”


黄忠若有所悟,脸上遂掠起厌恶之色,沉声道:


“如此贪生怕死,厚颜无耻之徒,更不能留之,老夫现在就斩了他!”


黄忠血刀提起,就要斩韩综人头。


韩综吓到魂飞魄散,急是伏跪在地,苦苦求饶。


“老将军且慢。”


诸葛亮拦住了黄忠,却道:


“自古杀俘不降,且以主公性情,除非是罪大恶极者,既是降了便不会再下杀手。”


“这韩综在柴桑城中,也算有头有脸之人,留他一条性命,或许对攻取柴桑有用。”


“至于其他俘虏,留下一队人马押解回夏口便是,也影响不了我们奇袭柴桑的大局。”


黄忠这才收起了杀心。


略一沉吟后,黄忠血刀一收,遂道:


“主公乃仁义之主,杀降确实不妥,就依伱所说的办吧。”


当下黄忠便留五百人马,押解江东俘虏还往陆口。


黄忠则带着韩综这员降将,继续统帅四千五百余长沙兵,星夜兼继续直奔柴桑城。


大军穿过幕阜山,沿修水北上,很快就进入到柴桑城防区。


陆逊的布防图,此刻便发挥出了作用。


黄忠统帅五千长沙兵,根据布防图上指示,七拐八绕,精确无误的避过了江东军哨戒关卡。


再加上诸葛亮灵机一动,令五千将士换上了江东军衣甲,双管齐下更是避过了江东军耳目。


是日黄昏,五千大军终于进抵柴桑城南。


举目远望,这座江东西部门户,巍然屹立于长江南岸。


城门虽已关闭,但城头只有零零散散数百名士卒,显然对于长沙兵的来到,全然没有察觉。


“周瑜带走了近万兵马,韩当又折了五千人马,城中残留兵马应不过千余人。”


“我五倍于敌军,强攻破城便是!”


黄忠推算出城内兵马,脸上是信心狂燃,志在必得。


诸葛亮观察敌城片刻,却道:


“这柴桑城确实乃重镇坚城,你看他城墙高厚,甚至还胜于夏口。”


“城中兵马虽只有一千,若守将运用得当,未必不能拖住我们,向上游周瑜示警报信。”


“阳新塞距此不过半日船程,这一来一回周瑜援军最多一日就能赶回来,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一日之内破城。”


“汉升老将军可有信心,一日内攻破柴桑?”


诸葛亮一番分析,立时将黄忠脸上狂燃的信心泼灭一半。


攻下柴桑肯定是能攻下的,但能否在一日之内攻下,这他就不敢夸下海口了。


倘若一日之内未下柴桑,岂非使萧方的全盘计策,就此功亏一篑?


“你提醒的是,一日时间未必就能拿下柴桑。”


黄忠微微点头,遂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分出两千兵马,先夺取城北渡头以阻挡周瑜援军,我以三千兵马全力攻城?”


诸葛亮却一笑,说道:


“老将军,亮有一计,能不费吹灰之力攻入柴桑,我们何必再分兵呢。”


此言一出,黄忠精神大振,忙问诸葛亮有何妙计。


诸葛亮别有意味一笑,缓缓道:


“黄老将军,那个韩综不是愿助我们攻下柴桑么?”


“那现下,就该是让他履行承诺之时了。”


黄忠一怔。



半个时辰后,夜幕将近。


一支数千人的兵马,由南面徐徐而来,进抵了柴桑南门城下。


城头上。


守将张承立时警觉起来,喝令沿城士卒严阵以待。


鉴于柴桑四周,到处是哨戒关卡,不可能在毫无示警的情况下有刘军来袭,故而张承猜测,多半是自家的人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