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王维(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还有奏……”


李适之心中很不舒服,明显皇帝更信任李林甫一点。


是李林甫阴谋诡计在前,却让皇帝对他产生怀疑。


“讲!”


李隆基语气重了一分。


“臣得知在上洛郡洛南县的龙沙河中,出现大量金粒,按照地志,那里必有一处金矿,采之可以富国。”


李适之平静地说出李瑄告诉他的金矿位置。


一众大臣,嘀咕几句后,面面相觑。


看李适之言辞凿凿,连县河之名都报出来,一定是提前勘探过,绝非无的放矢。


李林甫都没有怀疑李适之话语的真实性。


欺君之罪,可是不小。


他只能在心里,暗骂李适之这个后生阴险。


他被昨天李适之的爽快欺骗。


但此时此刻,也无法做出反驳。


“左相,洛南县龙沙河金矿由你全权负责,若真如此,卿为大功。”


李隆基摸了摸胡须,怒气平息,转为笑颜,自宰相宇文融被贬后,虽国库收入与支出,一直平衡。


在李隆基看来,这就是拮据。


哪怕是这几年李林甫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也只是解决长安粮荒,和减轻江淮漕运负担,并没有使国库增加多少。


他贵为天子,不该只有这些!


若能得到一些黄金,以后就不必那么精打细算。


此时的李隆基,勤奋节俭已经不在,只想快快乐乐,安享晚年。


盛世之下,极尽奢华,赏赐无度。


上行下效,使整个长安,都是一片奢靡之风。


“遵旨!”


李适之作礼领命。皇帝命他全权处理此事,李林甫也无法干预。


“退朝……”


当朝会落幕后,李林甫看着李适之的背影,眉头久久无法舒开,心想是低估了这家伙?


洛南如果有金矿,那李适之定会被皇帝信赖,严重打击他的朝堂威势。


他必须再想对策。


不论如何,这次朝会,让大臣们对左相李适之刮目相看。


一旦洛南传出金矿的信息,必然有大臣向李适之靠拢。


不满李林甫专权的大臣,敢怒不敢言的官吏,满朝皆是。


……


长安,朱雀街。


李瑄带着罗兴,去东市取好宣纸后,来到长安各坊曲巷游览。


可惜天公不作美,刚来到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就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长安的繁华,不会因为一场春雨偃旗息鼓。


宽五十余丈的朱雀街道上,杨柳如烟。


路上行人步伐渐快,小贩们搭起简易棚子。


来往商人依旧,戴着胡帽的胡人屡见不鲜。


车道上的车马,川流不息。


游街的青年男女,举伞享受者春雨的惬意。


那些“肩挑春色”的卖花者,穿梭春雨中,更显朱雀大街上的繁华。


“七郎,下雨了,请先回避!”


罗兴抱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宣纸,向李瑄提醒。


他们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


李瑄不急不慢,雨水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看到旁边的里巷口有一个古香古色的茶肆,遂带着罗兴进入。


“博士,上茶……”


一进茶肆,罗兴便吆喝道。


“郎君请上座!”


茶肆的管店看李瑄穿着、气质,立刻应和。


李瑄身边有青衣僮仆跟随,明显是王公贵族。


他亲自引着李瑄,来到二楼。


李瑄听到罗兴称呼管店为“博士”,不禁一笑。


这個在后世高大上的词汇,在唐朝只是对某种行业精通者的称呼。


以至于演化为一种口头俗称。


类似于后世的“师傅”。


假如唐代看到后世到处的“师傅”,也会和李瑄一样。


“郎君,此座在窗前,为上座,可见天街的一切。”


管店指着一个靠着窗的矮桌,向李瑄请道。


李瑄点头,席地而坐。


罗兴在一旁吩咐管店,上最好的茶。


管店不敢怠慢,立刻离开去安排。


“咯吱!”


“哗哗……”


李瑄推开窗户,听到雨声的同时,能看到开化坊前,大街上的全景,一切形形色色,芸芸众生。


在不知不觉中,整个茶肆二楼上,落座不少人。


此茶肆经营特色,在朱雀大街上颇有名气,来者皆非平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