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长生不死(标题党)(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人死了,被封在棺材里埋葬。”


“第三种死亡是精神死亡。”


“没有人再记的你,你所有存在的痕迹全部消失。”


“但反过来说,只要还有人记得你,就不算真正的死亡。”


“精神不灭,才是真正的长生不死。”


朱标不禁点头表示认可,好像这三种死亡可以套用到所有人身上啊。


果然不愧是拥有独特传承的家族啊,总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总结经验。


马钰等他们三个(朱棣?)消化的差不多,才继续说道:


“我们家族教育子弟,只要活着,就要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哪怕是去掏大粪,都不能成为一个完全无用之人。”


这次只有朱标点头表示了认可,朱樉和朱棡则有些不以为然。


掏大粪?那还不如死了好。


马钰没有理会他俩的想法,接着说道:“再说精神死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对精神死亡的方法就只有一个,子嗣。”


“只要子嗣不绝,只要香火不断,就始终还有人记得他们。”


“还有少部分人,可以靠着文学著作,将自己的名字和思想流传下去。”


“亦有部分人成为帝王将相,在史书上留下姓名,为后人所知晓。”


朱标心中一动,说道:“此与左传所言三不朽不谋而合。”


立德立功立言。


做到一样就能名载史册,使精神不灭。


以前他对三不朽感触并不深,此时听了马钰的话,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悟。


马钰心道,说的太好了。


正怕你们不信呢,现在自己把注脚找好了,倒省了我去解释。


所以干脆的说道:


“这正是族中长辈根据三不朽,结合自己的思想总结而得。”


兄弟三人了然的点点头,没有任何怀疑。


马钰见成功忽悠住他们,也非常开心,接着说道:


“但族中长辈认为,靠血脉传承,其实是最靠不住的。”


“一场动乱可能就子嗣灭绝了。”


“就算有些子嗣侥幸逃的性命,能不能记得谁是自己的祖宗都还两说。”


“事实上,除了少数大家族,大部分百姓都很难得知十代之前的先祖是谁。”


“还有很多,干脆找个历史上的名人,强行认人家当祖宗。”


此话一出,朱标的表情变得特别不自然。


朱棡也默默的将视线转向一边,这表哥胆子是真肥,竟敢如此蛐蛐我爹。


朱樉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老马一天不蛐蛐就浑身痒痒,哥们习惯了。


只有朱棣一脸懵懂,压根就没想到,自家老爹曾经被人忽悠着认朱熹当祖宗的事儿。


虽然后来朱元璋醒悟过来,放弃了认祖宗的打算,但这个黑历史是过不去了。


马钰心中暗笑,蛐蛐成功。


面上却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继续说道:


“所以族中长辈就一直在教育子弟,当以三不朽为追求。”


“对于子嗣,反倒没有其他家族那么重视。”


朱标不仅赞叹,好一个宏大的目标,好一个有追求的家族。


朱棡却质疑道:“既如此,为何从未见过你长辈著书立传?还是说他们使用了化名?”


朱标也反应过来,确实如此啊。


他们倒没有怀疑马钰原本家族的学问,之前马钰已经展露过许多。


尤其是今天这一番关于黄河的推理,可谓是精彩至极。


关键这次的推理不是纯思想方面的,而是能够切切实实改变社会现状。


往大了说,决定着亿万苍生的福祉,能够左右一个王朝的兴衰。


由此反推,马钰的长辈掌握着的学问,只会更加渊博深厚。


可是,既然他们想要精神不灭,又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为何不出书呢?


难不成真的用假名发书?


马钰自然也是早有准备,说道:“因为蒙元拒绝华夏化。”


朱棡还有些疑惑,华夏化?


听过之前几次讲课的朱标和朱樉,却恍然大悟。


“蒙元拒绝华夏化,那他们就是蛮夷。”


“我们身为华夏正统,岂可与蛮夷为伍?更遑论为他们效力了。”


“所以长辈们宁愿不要精神长存,也不愿意出书帮助蒙元欺压华夏百姓。”


朱标赞道:“令长辈品性之高洁,让人敬佩啊。”


朱棡这才明白是什么意思,却有些难以理解。


蒙元已经得了天下,那么多人都为他们效力,你们家族就因为这个宁愿放弃三不朽的机会?


但这并不妨碍,他内心对马钰背后家族产生敬佩之感。


这就是华夏人的思想,敬佩出仕造福天下的人,也尊重采菊东篱下的隐士。


这时朱标又问道:“你家中长辈的著书,可还存世?”


马钰摇摇头,叹道:“不知道,元末乱世家中连遭灾祸。”


“长辈带着我辗转各地,却始终未能寻得一安身立命之所。”


“反倒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就只剩下我一个人。”


朱棡还想再追问些什么。


朱樉却先一步说道:“别再问这些悲伤的事情了,对他来说就是伤口撒盐。”


朱标也颔首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现在你有了我们,可以放心生活了。”


朱棡虽然有些不甘,但也只得放弃了继续追问的打算。


倒不是他对马钰的身份有怀疑,而是想要得知其背后的家族所在,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存书。


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


算了,反正时间还长,以后再问也不迟。


想必他也不想看着家族藏书就这样遗失。


朱樉又拍了一下马钰的肩膀,说道:


“你小子以后啥都别干,把肚子里的学问都写成书。”


“免得你有个三长两短,这些东西全丢失了。”


马钰翻了个白眼,说道:“我可真是谢谢您了,真会关心人。”


朱樉满脸得意的:“那是,谁让咱们是兄弟呢,必须得为你着想。”


朱标心下非常满意,老二还是很靠谱的,知道我想说什么。


这话也就只有他说才合适,换成别人这么说,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也不能说是误会。


只能说,由别人说出来,就显得太功利了。


会破坏好不容易形成的默契。


这时,不远处传来朱元璋的声音:“什么兄弟?咱怎么不知道?”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朱元璋一张脸已经黑成了锅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