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这几个字,让曹彬几人彻底呆住。


作为研究生,他们很清楚这几个字的含金量。


为了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华夏设置了一系列的青年人才发展计划。


在国家级的评选中,有几个青年计划格外重要,这几个青年计划,分别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主要支持目标,是38岁以下,具有较高科研潜力的青年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主要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成绩的45岁以下的学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是属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青年分支,目标是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推动高校学科发展,每年300个名额。


申报条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不能超过38岁,人文社科领域不能超过45周岁,要求博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


需要在国内高校全职工作,如果有海外影响力最好。


通过评审答辩,并且正式聘任之后,还会获得一个青年长江学者称号。


拿到这个称号,那几乎就等于是宣告这个人,在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是绝对的领头羊。


那可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拿到这个称号,那就可以开始当混子了!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由中组部牵头,多部委联合实施,全学科覆盖,每年200个名额。


申报条件,一般不超过35岁,哲学和人文社科艺术类可放宽到38岁,副高级以上职称。


并且要求在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并且已经取得突出科研成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多名知名专家和学术机构推荐。


评审成功,就直接纳入国家级人才梯队,有直接政策支持。


一旦入选这个计划,那几乎就等于是半步院士境。


作为东大男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曹彬等人最大的奢望,也不过是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好好搞研究,然后争取弄一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


拿到一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他们就相当于有了一块敲门砖。


等离开老师的团队,走到社会上,不管是去学校还是去企业,哪都能拿一份不错的工资。


剩下的,他们不敢奢望。


尤其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没有宗门底蕴,那是连看一眼都是犯错的存在。


可是现在,在他们面前,他们的这位师兄,居然直接告诉他们,最多10年,他要把他们送进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要知道,他们最小的也有24岁,大的26岁,金属材料相关专业属于自然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在相关学科的年龄要求是35岁。


实际上,他最晚也需要在9年之内,把他们送进去。


这——


怎么感觉这位师兄说把自己几人送进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好像是在说送进大牢一样简单轻松?


他该不会是真的想把我们送进大牢吧?


想到这个可能,一群人迅速看向彼此,用眼神交换意见。


很快,他们这群人中,已经延毕了三年的甘平上前一步,小心向林易求证道:


“师兄,你说的是中组部的那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吗?”


办公桌旁,斜靠在办公桌上的林易歪着脑袋,挠了挠头发,反问道:


“华夏还有另外一个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吗?”


他访问的声音清晰,有力,没有一点口音。


能够让在场的几人听得十分清楚。


曹彬等人将这一句话在心里反复咀嚼,良久,他们一个个的开始倒吸凉气。


而这一群人中,延毕了三年的甘平显得格外激动,他又往前走了半步,眼冒绿光,直勾勾地盯着林易,好像一个在沙漠中饿了几十天的人,看到了一桌珍馐美味一般。


盯着看了很久,他采用沙哑的声音追问道:


“师兄,这是真的吗?”


又一次听见询问,林易有些不耐烦的翻了一个白眼。


他很想说,我在骗你。


但他更清楚千金买马骨的含义,第一批跟着自己的人,被送进了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那后面的人呢?


混得再差,也得混一个优秀青年吧?


实在混不到优秀青年,混点高工资也不错吧?


迎着甘平激动的目光,林易再次轻轻点一下脑袋,再一次平静地说道:“哪怕是抬,我抬都把你抬进去!”


林易漫不经心的话才说完,甘平就再次上前一步,来到林易面前,和他平齐站定:


“我干了!”


有他做榜样,还在沙发边上的曹彬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跟着迈步上前。


“师兄好,师兄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师兄说什么就是什么!”


“师兄,你让我打哪里我就打哪里!”


“师兄你的话语,就是我生命的方向。”


“师兄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听着几人比较忠心的话,林易轻轻挠一下脑袋,抬手指向大门:


“从门口出去,向右,挂着技术部牌子的办公室,就是你们的办公室。”


“在工厂建好之前,你们就在那里办公。”


“你们的宿舍在食堂楼顶,3楼,这是钥匙。”


说话的同时,林易从抽屉里掏出钥匙,顺手丢给甘平,接着抬手一指窗外:


“食堂就是出了这栋楼,往左过去的那栋3层楼。”


“1楼是食堂,2楼住着保卫处,还有几个老员工。”


“你们住3楼,工作的时候,不要把资料带回宿舍去。”


交代完毕,林易扭头看向纪双双,脑袋又像甘平几人点一下:


“把安家费发给他们。”


这时候,甘平一行人才终于想起,房间里除了他们和林易,在办公桌边,还有另外一个俏生生的身影。


纪双双听到话,面无表情地踩着高跟鞋走到几人面前,拉开手里拎着的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信封,放到茶几上摊开:


“每个人10000块安家费,你们可以自由使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