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章 坚持有教无类(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若该生家庭条件不好,府学可以酌情予以减免或直接免费录取,确系优秀者甚至可以给其贴补。”


赵校长大事不糊涂,圈钱归圈钱,对于读书的好苗子还是要给予一定照顾的。


虽然这些好苗子将来要做了官很有可能是他的敌人。


但那是将来的事。


现如今他既然是主管扬州教育的府学教授,对家乡优秀子弟还是能照顾就照顾。


谁没个乡土观念嘛。


江学正听后点了点头,这样搞的话外界质疑之声能少不少,对于下面州县的优秀学子而言也的确是一桩从天而降的大好事。


只要回原籍参加童试,原籍地官员自也不会反对。


真就是互惠互利。


赵安接着提出成绩中等靠上的学子要来府学借读,每人则要收取五十两的借读费。


“万一这些学子家里条件也不好呢?”


“不好就留在下面念嘛,难道是本官逼他们到府学读书不成?”


赵安的意思很简单,你中等靠上成绩本就不拔尖,基本也很难通过童生三试,现在给你一个到府学提高成绩的机会,五十两贵吗?


能拿出五十两到府学来读书的,家里能穷?


真正穷的他压根不会来,何况府学对贫寒优秀学子还有照顾政策。


说白了就是一个筛选过程。


一切以自愿为前提,自愿的前提则是经济。


江学正没有异议。


赵安提出最后一档录取条件。


“只要学籍在我扬州府,不管是在州县学还是在社学,亦或家中请西席上私塾的,哪怕没读过书的,只要愿意来府学读书,每人收取借读费五百两。”


这波就是赵安要圈钱的所在。


他算过了,自个这教授最多任职五年,每年只要有五十个人傻钱多的过来借读,那一年就是二万五千两。


加上中等靠上那波,五年下来起码也有十几万两。


扣除涨工资以及给教职工的各种福利,外加官场上的打点,保守估计能落一半进兜。


如此预测不是赵安太乐观没有调研“市场”,而是真能收上这么多。


五百两对于那些盐商、土豪、劣绅家的顽皮子弟而言,绝对不贵。


单一句“我家娃在府学念书”那就是牌面啊!


有钱人,不就好面么。


扬州,大把的有钱人。


富可敌国的都能数出好几个!


你们好面,赵校长好钱,这不就结了。


江学正却一下听出这个录取办法的不妥,思虑再三还是提醒教授大人:“要这么收的话,府学的学生成绩怕就参差不齐了。”


“教书育人重在有教无类,只要人家学生肯读书,愿意读书,我们作为教化者自当毫无保留传业授道,使之奋发图强,怎么能以有色眼光看待学生呢。”


不高兴的指出江学正对教育本质存在严重认知错误后,赵校长又意味深长补充了一句,“每年收取的借读费去除各项开支节余的,本官不会独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