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天下学阀尽入吾彀中矣(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千万少了吗?”


看着脸色同时出现变化的教授们,魏子俊惊讶,“但我暂时也只能拿这么多出来。不过过几个月就好了。过几个月我应该能再拿出几个亿,到时候就能再投一些钱给你们。”


听到他这么讲,李正清忍不住吞了口唾沫,看了看其他的同事们。


他在他们所有人的眼中,看到了几乎是统一的眼神。


震惊、喜悦、不敢置信。


我们深大捡到宝了?


抱着这种心情,李正清连忙开口,“不,不少了。五千万已经很多,很多……”


李副校长这句话没乱讲。


改开前面十年,国内可以说是一切为经济发展让步。


想方设法都要省出钱来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各方面的科研更是几乎都停摆。


终于到现在,改开已有一定时间。


终于是重新有了一些经济基础。


可以说1992年的现在,国内科研属于是重新起步阶段。


几乎所有科学门类研究都急需资金。


可是国家科研经费每年就三四百亿。


三四百亿看着很多,但要知道华夏是个大国。


这三四百亿,是要给全国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5487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223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8522个。


总共一万六千多个机构一起分。


还要给这里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232.4万人发工资。


这还没算一些军方机构,或者没出现在统计列表上的隐秘机构。


最后落到具体每个人,每个项目上真没有多少。


再想想人家美国的波音飞机。


他们去年启动了新型飞机的研究计划。


光这一款飞机的研究经费,就高达50亿美元。


比国内去年一整年全国的科研经费还要多。


所以这年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教授们有多惨就可想而知了。


科研经费有限,那就只能顾着那些重要的项目。


那些比较偏的,或者暂时没那么急需的。


在研究经费上,那就只能意思意思。


一些国家急需的研究项目,比如深大此次六人行其中的张端正教授,他是做机电项目的。


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动机和电动马达的应用。


因为军队和国家需要,研究经费上算是很不错的。


可他每年能拿到的研究经费,也就三十到四十几万。


比起刘国本这种一年五万块。


被发配到深大来,两年也才二十万的确实好太多。


可又能好多少呢?也就能养着项目不停摆,缓慢前进罢了。


这也是目前全国99%以上科研项目的缩影。


比如二十年后飞上天的飞机项目。其实几年前就立项了。


可每年拿到的经费……不提也罢。


八零年到零零年的这二十年。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们真的是在负重前行。


国家能有后面的腾飞,这帮共和国栋梁和老黄牛们居功至伟。


“够用?够用那就好。”


魏子俊笑:“那么我们直接来说吧。我就想搞个电瓶车出来,然后希望电池、电机这些尽量能自己生产。当然了,国内有能够马上用到的技术,那拿来直接用就行。”


“我对科研不懂,更是对科学、科技两眼摸黑。”


“但我知道不能让人白辛苦的道理。”


“我就想,到时候让加入进来的教授们成立个公司。以公司的名义来参股,这样子一来,研发人员也能搞点外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