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边朱云峰和季赫在炒菜准备吃饭的时候,这边朱元璋也回到了大明。


此时笼罩在金陵的烟雨虽然还未散去,但也已经小了许多。


当朱元璋从二十一世纪回来的时候,地坑的积水已经没进小腿,踩在泥中一步一个深坑。


这还是马皇后跟朱标一直拿扫帚把周围的水扫开,防止大量的积水流进去,不然地坑下面的积水肯定会更深。


看到朱元璋出来,马皇后拖着疲惫的身子拄着扫帚道:“重八,你可算回来了。”


“妹子辛苦。”


朱元璋看到马皇后憔悴地站在坑上,眼中露出一抹心痛。


他知道由于自己吩咐石碑的事情不能传出去,所以他们没办法叫人过来清理地坑里的水。


毕竟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什么时候回来。


如果马皇后他们喊人过来帮忙,诸多宦官宫女干活的时候,朱元璋那么大个活人突然出现,宫里很多人就得要被灭口。


但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地坑里的水一直积攒,万一水太深朱元璋恰好回来就麻烦了。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自己干活。


昨天晚上马皇后跟朱标就没怎么睡。


朱标还好,年轻小伙子,离他病逝还有十多年。


马皇后今年都五十岁了,一晚上没休息,又担惊受怕,还得干活,身子骨怎么吃得消。


“没事。”


看到朱元璋回来,马秀英原本担忧的心情总算是放下了。


之前接季赫的时候是朱棣来接的,他说过朱元璋在那边没遇到什么危险,但也说了那边的官府衙役把他们带走了。


虽然已经明确告知了他们朱元璋不会有事,可马秀英和朱标还是提心吊胆了一晚上。


如今总算是看到他回来,心情顿时一松,随即就觉得头晕目眩。


“娘!”


朱标看到马秀英摇摇欲坠,连忙上去搀扶。


“妹子。”


朱元璋正在爬梯子,见此情形大骇,连忙三步并作两步爬上来,焦急近前抱住马皇后道:“妹子,你怎么了?”


“没事,就是有点累着了,昨晚上一夜没休息。”


马皇后摇摇头。


朱元璋大喊道:“王东、吴吉、毛骧死哪去了?”


这声喊仿佛惊炸了锅。


从乾清宫两侧立即涌出大量的宦官、宫女和侍卫,一窝蜂跑到了近前。


内使监监令王东,御马监监令吴吉以及仪鸾司都督佥事毛骧急匆匆跑来,身后跟着一群内侍。


他们人离得并不远,就在乾清宫两侧以及后门外随时等着召唤。


毕竟马皇后让他们离开是因为有秘密不能让他们看见,但又必须随时保证皇帝皇后太子呼唤有人在,只能躲在建筑物后面不看地坑方向的同时,还得不能拉开距离。


众人到了近前,马皇后贴身宫女锦儿见到马皇后被搀扶着,脸色不好看,便连忙扑上去道:“娘娘。”


王东、吴吉、毛骧等人后背发凉。


这是发生甚么事了?


在他们的视角来看,从今天乾清宫外出现地坑起,情况就愈发诡异。


先是陛下无故消失许久,过了近一个时辰才找到。


接着又让他们搬一块石碑进乾清宫,然后又屏退乾清宫所有侍从、宦官和宫女,不让人靠近。


之后陛下就一直呆在乾清宫内,然后太子和皇后娘娘就站在宫外地坑里,又让他们离开。


而且这中间陛下还出现过一次,喊他们过去的时候只看到地坑上面有两具穿着古怪,短头发的尸体,陛下让他们剁碎了喂狗。


接着又让他们离开。


整件事情透露着各种蹊跷,而似乎又围绕着这个地坑展开。


莫非这地坑有异?


只是想是这么想,他们却也不敢问,王东等人到近前说道:“参见陛下、娘娘、太子。”


“娘娘乏了,快送去坤宁宫,让娘娘休息休息,再喊太医来看看。”


朱元璋说道。


“是。”


诸多宫女就过来搀扶着皇后。


凤辇随即驶了过来,宫女们搀扶马秀英上了马车,向坤宁宫而去。


看着凤辇离开,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他自然也明白估计是马皇后昨晚熬了一夜,身子骨又不太好,稍微休息休息应该就没事了。


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只是这种担心又很快被其它思虑取代,因为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是大夫,担心也没有用,还是等御医看过之后再说。


实在不行,那就诛了御医九族,然后把皇后送去现代医院去看看,总比他在这瞎担心强得多。


这边坤宁宫的宦官宫女们簇拥着皇后走了。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就说道:“标儿,随我进来。”


“是。”


朱标知道他有话跟自己说,便跟着朱元璋往乾清宫去。


接着朱元璋又让人在殿外,门关上,不许进来。


屋子里很快就只剩下父子二人。


朱元璋带着朱棣去了乾清宫偏殿书房里。


乾清宫不止是朱元璋的寝宫,同时也是他处理政务的地方。


在看明清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皇帝在乾清宫召集大臣议事,如康熙怒斥群臣就发生在这里。


所以在午门外上早朝基本也就图一乐,真正的明清帝国权力中枢还是得在乾清宫。


不过现在是父子相谈,在外面肯定不合适,因此二人来到了书房里。


两人就坐,朱标权力很大,相当于常务副皇帝,很多国家大事都能与朱元璋据理力争,关系也不像弟弟们一样与朱元璋那么拘谨。


等他坐下之后就马上问朱元璋道:“父亲,那边......”


“正如我之前说的那样,那边确实是几百年后,准确来说应该是六百四十五年之后。”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长呼了一口气道:“现在让你四弟留在那边,我回来处理点事,顺便也与你商量商量。”


“六百四十五年之后?”


朱标张大了嘴巴,原本以为最多三四百年,没想到居然是六百年后。


这是个多么遥远的时代。


要知道眼下大明洪武十二年的六百四十五年前,那可是唐朝开元年间,所以眼下大明与后世的时间跨度之远,可想而知有多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