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8章 袁将:李翊果真妖道,竟可呼神兵鬼卒(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坑杀俘虏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为长久之用。


于是,厚待马延、张顗二将。


先设酒宴款待之,又安抚二人道:


“汝二人平渤海有功,又熟悉冀州地利。”


“吾平河北,正缺两位向导。”


“汝二人可随军听用,待功成之后。”


“吾自当上表,奏请封汝二人为列侯。”


先给一个干净的背景,说你们是有功的,不是贼军。


然后表明你们的价值,可以作向导。


最后再画个饼,之后要给你们封列侯。


这是李翊标准的御人三件套。


马延、张顗感念李翊恩德,纷纷表示愿意效死力。


李翊这才稍稍宽心,又下令军士进城不得惊扰百姓,然后将府库俱数封存好。


待诸事料理完之后,须由他亲自来清查。


既克渤海,李翊清点完府库之后,命人大飨军士。


众人皆问大军该向何处进军。


只因袁尚兵败逃出南皮之后,不见了踪迹。


短时间内也查不到他的动向,所以大伙儿才问接下来该向哪里进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专欲克冀州而来。”


“我只管发兵,捣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于袁尚动向,任其自去,吾只要冀州。”


众人领命,自南皮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马延、张顗为先锋,又命许攸辅之,帮忙劝降诸城邑。


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面孔,在旧袁营位高权重。


诸守城将,见其来到,又畏惧李翊兵威,纷纷纳城投降。


李翊将印绶举数还给守城官员,仍命他们为县官。


只因他心里清楚,现在这些官员投靠他,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来就解了他们的兵权,必然会引起反抗。


现在就这样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夺了冀州之后。


这些名义上投降的城邑,传檄可定,真正意义上归降。


就如同官渡之战时期,后方的豫州一样。


他们名义上倒向袁氏,扣住粮草不往中枢发。


但当袁氏倒下之后,立马如数上缴绢布粮食。


而不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好,都是直接将这些豫州官员与袁氏互通的书信一把火烧了。


表示既往不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骑墙派人数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则你豫州的行政系统都得瘫痪。


烧书信,也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在烧之前,李翊曾命庞统将这些书信全都备份了一份儿。


现在袁氏力量依然强大,为了团结,不能搞内讧。


等之后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后算账。


靠着“带路党”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来的名声。


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捣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时,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处。


只剩下一座邺城未克,曹操将之包围住。


尽管知道曹操会来,但曹操的扫荡速度还是比李翊预想的要快一些。


但转念一想,去年自己北征魏地时,本就扫荡了这里一次。


以曹操之武略,进军如此神速倒也合理。


如今曹刘两家明面上仍是同盟,李翊出于礼貌,主动停驻军马去与曹操打招呼。


同时,也是为了刺探情报。


想看看曹操打到哪里了。


一打听才知道,曹操分了两路兵。


曹操一路,从上党打到了魏郡,只剩下邺城一座尚未能克。


而曹洪一路,打到了赵国。


只剩下赵国治所邯郸未能克。


只因此前袁尚、袁谭兄弟内斗,耗费了冀州大量兵力。


冀州诸城邑,人心惶惶,各级官员也躁动不安。


很多小县小邑都是未作抵抗,便投降了。


尽管此举招来了许多骂声,但官员们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而少数仍旧忠于袁氏的官员,虽然奋起抵抗了。


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很难挡住曹操的大兵。


城破之后,像这种做了抵抗的城邑,曹操则是一律实行屠戮。


以此来震慑其余敢抵抗的城邑。


至于那些主动投降的官员。


曹操也如同李翊那般,保留了他们的原本职位。


少数带着部曲投降的,曹操还给他们升了官。


靠着大部分城邑的“不抵抗政策”,曹刘两军进兵都十分神速。


曹操见李翊领兵至,即邀之入营,共议破邺之策。


然李翊此来,却是为了商讨冀州的划分问题。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


袁氏遗产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冀州。


此前为了曹刘同盟,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谈及此事。


如今,两边大军都打到邺城来了。


那就只能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曹操见李翊带着大量人马过来。


旌旗蔽日,铠甲凝霜。


人强马壮,威风凛凛。


心下已知来者不善,但还是率部笑脸出迎。


“……李先生久违了,闻先生在渤海大破袁尚。”


“河北之民,闻得先生之名,人人丧胆。”


“虽三尺蒙童闻说,亦不敢啼哭。”


“使曹某闻之,好不叹羡!”


李翊身着甲胄,不置可否,只笑了笑:


“吾受命讨贼,自当效死。”


“非是为了一时功名,而要陈兵加祸于河北百姓。”


“我闻曹公此次寇略河北城邑,所过多所残戮。”


“此举,就不怕遭百姓记恨吗?”


曹操听出李翊的嘲讽之意,略一沉吟,抬头道:


“……李先生倒还真如以往一般宅心仁厚。”


“只是自古争城夺地,必是相互攻伐。”


“夫争地战者,杀人盈野,争城战者,杀人盈城。”


“若不摧加兵锋,战事不能早定。”


“如若城邑居民俱肯配合,吾又何须杀人夺城?”


言讫,曹操笑着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只是这笑声却听不出多少笑意。


又似转移话题一般瞥向李翊身后的军马,感慨道:


“徐州军士果然人人健儿,个个英雄。”


“难怪先生这么快便能平定渤海!”


李翊唇角微微翘起,冷声道:


“若论武略,翊诚以为不及曹公。”


“曹公不过数月,便连克上党、魏郡、赵国三地。”


“翊比之曹公,尚有许多需学之处。”


曹操听出了李翊的讥讽之意,当即沉声回道:


“当初结盟之时,我等便已约好。”


“并州归吾,青州归刘玄德。”


“今君已占了青州,如何又唆使马超侵占并州。”


“教我如何不分兵夺取上党?”


曹操一句话,指出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质问李翊为何在并州问题上,坑他一手。


一个则是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兵占据上党。


按照曹操原本的构想,面对苦寒贫瘠的并州之地,他也没打算出兵占领。


因为冀州才是大头,先把冀州消化了,壮大自身实力之后,再去考虑其他地区。


现在的并州,曹操仅仅只是想用武力,威逼高干屈服。


也就是间接统治。


并州在他的上方,又连接关中地区,只要不添乱子,对曹操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但如今并州除了要面临匈奴人和高干的威胁之外,又多了一个马超。


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并州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等于说,


曹操若要抚定并州,就需要考虑至少三方势力了。


这无疑增大了他的工作量。


面对曹操的质问,李翊也显得很从容不怕,澹澹答道:


“曹司空用钟繇为司隶校尉,使其抚定关中。”


“马腾、韩遂亦遣子送至司空处,司空难道还担心马儿不吃草吗?”


曹操闷哼一声,大声回道:


“就怕这马儿吃的是别家草!”


“吾是遣人去雍凉邀马腾出兵,助我抚定并州不假。”


“然吾已差人探明,吾使尚未至陇西,马超便已出兵!”


言外之意,曹操已经知道马超是在未经过马腾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并州的。


虽然马超屯兵在关中,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


但这小子一战降了并州之后,居然还不走。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为此,曹操便上表请奏马超为谏议大夫。


想邀他入朝做事,但毫无疑问地被马超拒绝了。


这小子既不肯来朝廷为官,又不回凉州老家。


俨然是想长留并州,在这里当“土皇帝”。


偏偏高干和呼厨泉又是两个软人。


手上有兵,却不发作。


真就让马超骑在自己头上拉屎,而毫无作为。


“并州问题,当由曹公自行解决,非是翊所能决断的。”


李翊的态度也很明确。


我承认当初谈判时,并州是给你了。


所以现在并州出了问题,也该由你自己解决。


至于为什么会出问题,那你别问。


“……哼。”


曹操不怒反笑,“李先生真是一如往常般……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哈哈哈。”两人皆笑。


曹操心里明白,并州问题必是李翊的手笔。


虽然曹操并不是现在就要马上占据并州。


但自己西北方凭空多了一个隐患,使得曹操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


如果你出兵并州,解除西北之患。


那冀州还要不要了?


李翊肯定会趁着这个空当,席卷冀州诸郡。


等到曹操领兵回来,估计连口汤都没得喝。


为了得到冀州,曹操的军事动向就没停过。


几乎是徐州军打到哪,他就跟到哪。


为的就是防止刘备独占冀州。


可若是不出兵呢?


难道就放任马超在并州壮大?


高干、呼厨泉又是两个骑墙派,肯定不会在这时候倒向自己。


若是马超的威胁不解除,曹操又怎么全力以赴去跟刘备抢冀州地盘?


“……好一手妙棋!”


曹操心里暗暗叫苦,只叹防不胜防。


竟在战乱焦灼中,被李翊钻了空子,在自己的西北方悬了一柄利刃。


“……好罢!”


曹操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李先生想要哪里。”


没办法,现在曹操吃了这个暗亏,只能是让李翊先开价了。


李翊就喜欢跟这样的聪明人谈话,都不用自己说,对方已经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渤海郡、博陵郡、巨鹿郡、安平郡、河间国、中山国、常山国、甘陵国。”


李翊背着手,面如止水一般提出了自己的述求。


“痴心妄想!!!”


曹操须发倒竖,破口大骂。


曹营诸将更是气得拔剑,只要曹操一声令下。


他们马上就会冲上去,将李翊砍作肉酱。


然李翊身后众将亦纷纷拔剑,嗔目怒视。


两边剑拔弩张,俱不敢先行开战。


只有李翊最是沉稳,淡淡地向身后挥了挥手,平静道:


“诸位要拔剑,砍向盟友乎?”


李翊刻意将“盟友”二字的声调扬的老高。


言讫,李翊诸将纷纷将剑收好。


曹操虽然怒不可遏,但还是咬着牙,狞声冲身后人吼道:


“都把剑收起来!”


众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剑收好。


但众人嘴上仍是骂个不停,纷纷抱怨:


“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打至此地。”


“这李翊倒好,张口便要了大半个冀州。”


“吾等兄弟,难道便白死了?”


李翊适才所要的郡县,是除了魏郡、赵国之外,全部索要了。


但问题是,曹操本就已经打下魏郡、赵国了。


而李翊一路下来,仅仅只实控了渤海一地而已。


却张口把剩下的郡国宣称,全部索要了。


这叫曹营众人如何不怒?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