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寿春城,一片愁云惨淡。


袁术败逃回了寿春,脸上再无一点神色光彩。


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而就在袁术犯愁之际,一个更加沉重的打击传来。


“报——”


“禀袁公,大事不好了,合肥、合肥失守了!”


当士卒把合肥失守的消息,传回殿上之时,满堂皆惊。


“……这、这,这不可能!”


袁术惊得目瞪口呆,双手一时无措,不知该放哪里。


合肥是九江南部的重镇,它若是失守了。


就说明袁术连放弃寿春,南逃的机会也没有了。


“是真的,陈登登陆九江,一路势如破竹,就在数日前,打到了合肥。”


“由于合肥守备空虚,陈登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之攻下。”


轰!


袁术如遭雷击,合肥的兵马是他亲自抽调走的。


为的就是凑足军马,大战大耳贼,可惜涂山一战,全部葬送于淮水。


“不可能!”


袁术目眦欲裂,咬牙切齿。


“合肥兵力虽然空虚,然陈登欲上九江,须先过历阳。”


“历阳有孙香、孙辅一万人马据守。”


“他陈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到合肥来!”


众皆面面相觑。


良久,谋臣李业站出来,诚惶诚恐地对袁术说道:


“禀主公,据探马回报。”


“是孙香、孙辅主动放弃历阳,陈登才如此轻松地登上九江来的。”


你说什么!?


袁术这几日心情本就愁闷,而当听到九江南部门户,历阳重镇,居然是白给的。


当即气得口喷鲜血。


李业低着头,叹道:


“孙香、孙辅未做抵抗,保全了本部部曲,过江去吴郡投孙策去了。”


唔!


袁术两眼一黑,终于明白了过来。


感情自己所托非人,在关键时刻遭到了背叛。


他前脚兵败,就是因为被人背叛。


后脚回到寿春,又遭别人背叛。


“传令!速速遣武士拿下吴景、孙贲,立斩于市!”


“立斩于市!!”


袁术嗓子都哑了,几乎是嘶喊出来的。


既然孙策敢背叛我,那你留在我这里的人质,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可当命令刚一下达,又有下人来报。


“袁公,吴景、孙贲于昨夜,带着本部部曲,潜逃出寿春了!”


袁术张大嘴巴,如遭石化。


这便是众叛亲离的感觉吗?


但这还没完,败报一封接一封的传来。


曹操攻克新蔡,纪灵兵败被斩。


现曹兵已经打至阳泉县,离寿春不远了。


关羽已经攻克慎城,不日也要到寿春来了。


前无去路,后无归路。


袁术颓然地坐倒在了地上,浑身瘫软无力。


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在一年之前,他还虎步淮南,睥睨天下。


不将世间任何一位英雄放在眼里。


可这才仅仅过了一年,他袁公路怎么就落到了如此地步呢?


袁术此刻真的黔驴技穷了。


直到他现在,他也没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明公,今日之事,为之奈何也?”


长史杨弘出声询问道。


他这些年跟着袁术在淮南作威作福,收刮民脂民膏。


若是袁术败亡了,他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诸公。”


袁术坐在地上,沉吟良久。


终于缓缓开口,抬起眼眸,说道:


“为今之计,若得求生,只有去投袁绍了。”


什么?


当这句话从袁术嘴里说出来时,众人无不一惊。


二袁争霸,竟然要以嫡出的袁术,投靠婢女所生的袁绍而告终吗?


这是袁术第一次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众人明白,当袁术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就证明他是真的已经无计可施了。


只有当他最为绝望之时,才会想着要去投袁绍。


而历史上的袁术,也的确是在他人生中最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去投靠袁绍。


因为汉代,强调血亲纽带,不是说断就可以断的。


同时,对于袁绍而言。


从小被袁术仗着嫡出身份打压,若能见到袁术对自己低眉顺首,那简直不要太爽。


历史上的袁绍同意了接纳袁术,还派了兵去接。


但最终因为曹操派刘备阻拦而告吹。


现在,袁术再一次来到人生中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他依然是选择了向袁绍低头。


毕竟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能力阻挡曹操、刘备任何一家诸侯了。


当即命人取来纸笔,亲自提笔给袁绍写了一封信。


信中言道:


“汉之失天下久矣,政在家门,群雄逐鹿,分裂疆宇。”


“正如周之末年七国分势,唯强者兼之耳。”


“袁氏出身于陈,陈乃舜之后,受命当王。”


“今本初拥四州之地,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


“曹操、刘备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


“天命在君,吾当奉之。”


袁术这封信的内容近乎谄媚,甚至连天命在袁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历史上的袁术虽然称帝了,但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想要称帝。


袁绍其实也想。


因为袁氏一直认为自己出身陈地,受命于天,代汉者,当涂高也。


只不过袁绍没有袁术那么冲动,曾经试探过河北群臣几次。


毫无疑问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袁绍最后只好作罢。


但袁术坚持了下去而已。


现在袁术主动将袁氏主人的身份让出,袁绍肯定是会买账的。


袁术也坚信袁绍会来救自己,这对他而言,是一件暗爽的事。


为了加快效率,袁术特意派出了五队心腹骑兵,分五路而走。


谁能先送到袁绍处,便将信札交给他看。


传信兵很快出发,下邳这一路,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这一路人马,很快被赵云巡逻的骑兵队给截住。


众人将他绑了,压来见李翊。


李翊开口审问,这骑士如实交代了,又将袁术的信笺送上。


李翊看过之后,找到刘备,备言其事。


刘备微微一惊:


“袁术势穷,竟欲投袁绍。”


“彼若果真使河北人下场,于我军而言,非是利好。”


李翊弯唇笑道:


“不然,今战事已定,纵然袁绍下场,也无能为也。”


“况我等乃是奉诏讨贼,袁绍至多只是安置袁术,岂敢出兵干预?”


“更别提我等已将袁术信使扣下,彼要如何通知袁绍呢?”


“即便侥幸,有人能赶到河北,说明此事。”


“以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思量耽误时日,派出人马又要耽误时日。”


“前前后后所延误的时间,我军早已定了淮南了。”


听完李翊的分析,刘备乃放下心来。


一面又忍不住夸赞他道,“军师真是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头脑清醒。”


“接下来如何?”


“正常行军,去往寿春便好。”


“袁术已是瓮中捉鳖,他的败亡已与我等干系不大了。”


言外之意,对老刘而言,收下淮南才是第一要务。


至于袁术,冢中枯骨耳。


骷髅王就该为骷髅。


随他之后飘零,他已经掀不起任何风浪,对徐州也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李翊从始至终都未将他放在眼里,他分得清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拿下淮南,才是正经大事。


所以这一路行军,非常缓慢。


因为凡所过郡县,俱要安抚民众,收拢人心,为将来统治他们做好准备。


而李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到一县,便要去收集县府的公文,律令藏书。


以便将来治淮南之所需。


大军行过多处郡县,沿途有不少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发出一阵感慨,叹道:


“不想淮南民众,如此爱戴我刘备。”


“备功德尚薄,何得百姓如此错爱?”


李翊与刘晔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刘备当然不知道,淮南民众如此欢迎他们,是李翊私下里在做工作。古往今来,舆论战一直在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