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章 鼓角轰轰,看谁一念之差蠢蠢欲动(说一下之后的更新计划)(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袁术见此大喜过望,拔剑在手,大声叫道:


“刘大耳不过如此,全军将士随我冲杀过去!”


一时间,喊声大作,袁军奋勇冲杀。


而徐州军这边由于提前做好了准备。


乃留赵云、徐盛各领一军殿后。


剩余军马佯装不敌而走,实则有条不紊地,徐徐撤退。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袁术挥鞭一指,大队人马拥将上去。


袁军喊打喊杀,一齐压上。


两方人马,混战大杀一场,各自鸣金收军回寨。


袁术首战告捷,喜不自胜。


回到寨中,先重赏吕布。


现在他终于相信吕布的确是尽心竭力了,此前龙亢失守,的确是张勋通敌。


灭他三族,看来不冤。


袁术引吕布为心腹之将,召陈宫、杨弘等谋士聚集商议。


“今日我军大胜了一场,大耳贼连同他的徐州军,已经被我杀破了胆。”


“躲在寨中不敢出来了。”


“此前诸公言说徐州军兵锐,李翊足智多谋,而我说千军万马面前,比的就是实力。”


“今日之战,如何?”


袁术嘴角翘起,狠狠地向众人上了嘴脸。


仿佛在说此前反对我出战的人,现在怎么不叫了?


打仗就是这样,只有输和赢。


输了做什么都是错的,赢了做什么都是对的。


袁术今天打赢了,自然可以获得一天的狗叫权。


众人面面相觑,俱不能言。


唯有陈宫率先开口:


“明公,今日胜了一场,宜当乘胜追击。”


“……嗯,不错。”


袁术一捋细髯,“出征之前,淮南军士皆惧徐州兵锐,李翊奇谋。”


“今日大胜一场,诸将士无不士气大涨。”


“宜当趁着这个势头,明日发动总攻,举全军而上。”


“纵然不能将徐州军尽数歼灭,也能把刘备杀破胆,教他不敢南顾。”


“明日若能再胜一场,料刘备也该领兵退了。”


袁术顿觉无趣,无敌是多么寂寞。


自己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袁公路,区区织席贩履之徒,也妄想兼并他的淮南。


等明日击败刘备,他便调转回去,自汝水北上,收拾曹操去。


拳打曹刘,有实力就是这么任性!


吕布昂首挺胸出列,拱手道:


“末将明日仍旧愿为先锋,为袁公斩将夺旗,生擒大耳贼!”


袁术大喜,拍了拍吕布的肩头以示鼓励:


“……嗯,奉先忠勇可嘉。”


“今日汝重伤张益德,大振我淮南声势。”


“待灭了刘备,拿下徐州之后,我当封你为徐州牧!”


这是袁术惯用的空头支票套路。


此前他忽悠孙策打庐江时,也是这么说的。


“末将谢过明公!”


吕布拱手一揖,心里头却暗想袁术适才似乎说是要“封”自己为徐州牧。


眼下汉室朝廷不是还在吗?


天子王驾就在此地,袁术他怎么敢的?


这厮果然有不臣之心,自己的确不能与他同流合污。


吕布的思想是比较固化的。


他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世袭的封疆大吏。


他既没有收取天下的野心,也没有这个能力。


以汉臣自居的思想,在汉代基本上已经根深蒂固了。


许多人一开始都想着要复兴汉室朝廷,甚至包括曹操。


但随着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野心也跟着变大。


但吕布不同,他出身边地,没有政治头脑,也没有战略眼光。


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汉臣,连野心都没有。


所以当曹操封他为左将军时,他会高兴的手舞足蹈。


当袁术称帝时,他又会害怕自己跟他同流合污,是不是已经被定义为叛贼了?


吕布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乱世,进入了一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


只知道,“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这是他的生存之道。


吕布最终的灭亡,并非因为他战力不如人。


而是有洞见有思想的曹操,对于吕布这个历史弃儿的必然清理罢了。


这才是汉末三国时代,真正优秀的匹配机制。


……


刘军大营。


张飞光着膀子,盘腿而坐。


李翊亲自为张飞包扎伤口,他特意取来了绷带。


自己带过来的医药箱,自然是有绷带的。


只不过是用一卷少一卷,李翊平时也是省着省着在用。


“益德今日太过鲁莽了,只需诈败而走便好。”


“何须让吕布砍上一戟?”


刘备负手而立,蹙眉看他,又好气又有些无奈。


张飞咬着牙,颔首道:


“若不如此,怎使袁术信任吕布?”


“明日再战,又怎会轻敌冒进,进入军师所设下的埋伏圈?”


“俺这是使得苦肉计,欲叫袁术入我军彀中耳。”


刘备无奈一抚额头,不知说他们什么好。


只把目光看向李翊,仿佛在说先生你快替我教训教训他。


毕竟张飞除他这个大哥以外,最敬的就是李翊了。


尤其李翊乃读书人,尤为张飞敬重。


反倒他这个当大哥的,每每说教,都被张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李翊缠好绷带,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好。


然后笑着对张飞说道:


“好啊,益德忠毅有义,侔踪召虎也。”


张飞闻得李翊的夸赞,忙起身拜谢:


“多谢军师勉励!飞不必忘军师今日之教诲。”


李翊呵呵一笑,托起张飞道:


“益德可要仔细下,我刚刚才替你包扎好伤口,莫要扯坏了。”


张飞再次拜谢。


刘备无奈说道:


“也只有军师能管教他,备亦时常以召虎勉励,可恨这黑厮不听我言。”


张飞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当着军师的面,兄长多少给俺留点面子。”


刘备睨他一眼,好气又无奈。


他常常用召虎来勉励张飞,不仅仅是称赞张飞的武勇。


更是希望张飞能够成为像古之召虎那样的,治国安邦的大才。


“此前军师劝你,莫要再鞭打健儿,汝最近可还有犯此病?”


刘备背着手,沉声问道。


张飞又是嘿嘿一笑,默然不答。


刘备知他没能改掉这臭毛病,正欲出声批评。


却被李翊抢先打断道:


“古来多有好打健儿之将,似甘兴霸,亦好虐待属下,此非是益德独有。”


李翊循循善诱,又道:


“只是甘兴霸打完下属之后,多将之遣送出外。”


“想必益德也没有再将这些健儿留在身边了吧?”


李翊说的比较委婉。


甘宁虐待属下,都是直接弄死,不给你复仇的机会。


李翊肯定不能把这个残暴的方法交给张飞,只说让他打完人后,赶紧送走。


张飞连连点头,说道:


“军师之言,飞铭记于心。”


“每每鞭打完健儿之后,都将之遣送出去,未有留在身边侍奉。”


虽然打人的习惯张飞还是改不了,但他已经能够做到把挨了打的人送走了。


这本身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无非就是麻烦了点儿而已。


“善,汝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今知将之遣送走,也不枉费李先生一片苦心教导。”


刘备叹口气,张飞在李翊的帮助下,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希望他日后能把鞭挞健儿的毛病,一并改掉才好。


转头,又冲李翊谢道:


“益德轻虑无备,早晚取祸。”


“亏得先生教导,否则真知他该授首非所。”


刘备朝着李翊欠身一拜,李翊赶忙上前将之扶住。


“主公折煞我也,此举手之劳耳,不必言谢。”


看来刘备是真心感谢李翊。


其实,这侧面更加反应刘备识人能力极强。


历史上的他对张飞的死一点儿也不意外。


听到张飞的死讯,只感叹了一句,“噫,飞死矣!”


张飞不是不尊重刘备,只是刘备对他来说更像是一个家长。


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虽然知道是为他好,可就是听不进去。


但李翊却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张飞洽谈。


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对家里人说的话,就是不肯听。


却总把外面人说的话,奉为圭臬。


“益德现在感觉如何?”


李翊轻轻拍了拍张飞的肩膀。


张飞扭动了一下胳膊,哼道:


“不过一点皮肉伤而已,算不得事。”


“明日依然可以狠狠收拾袁术。”


很好……


李翊微微一笑,“既如此,主公可即召诸将来营,听我安排。”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