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李翊才是全职高手啊(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棒棒棒——


羽箭雨点般攒射而至。


就在黄巾军被云骑冲散之时,李翊抓住机会,命蹶张士、弓弩手放箭射杀。


无数黄巾贼倒在箭雨之下。


何仪见何曼单骑出逃,自己又势孤,料抵敌不住。


索性弃了大军,只领本部百十来人,望北而走。


“休走!”


赵云哪里肯舍?


跃马横枪去追,未行数程,迎面正撞上一军。


皆全副武装,面色凶恶。


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有余,腰大十围。


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手提一口钢刀,拦腰截住去路。


何仪在前逃窜,见这壮汉拦路,立时出声喝道:


“兀那匹夫,速速闪开!”


那壮汉横作不理,仍旧挡住去路。


何仪顾不得其他,挺枪便往那壮士身上刺去。


壮汉侧身一躲,猿臂再一伸。


只一合,何仪便被那壮汉活挟了过去。


“啊……”


何仪惨叫一声,其余军士一扑而上,将何仪按住,绑缚了。


余众黄巾贼见何仪受缚,正欲搭救,又见那壮汉力大,惮其武勇,不敢上前。


恰逢身后蹄声如雷,知是赵云领军追至。


料前后各有强敌,不能胜,乃各自散了。


有部分未能走脱的,俱被壮士从人擒住。


赵云领军追袭过来,壮士引军迎住。


赵云望一眼眼前壮士,不见了何仪人马。


又见这一彪人马不似官军,俱持斧枪刀棒,乃举枪问道:


“汝亦黄巾贼耶?”


壮士澹澹答道:


“黄巾数百贼,已尽被吾擒在坞中矣!”


赵云便道:


“我奉军师之命,前来擒拿何仪,汝既擒得,何不献出?”


壮士提了提手中钢刀,答:


“你若赢得吾手中宝刀,我便献出!”


赵云闻言大怒,厉喝:


“汝不交人耶?”


话落,挺枪纵马,便要来刺壮士。


那壮士公然不惧,挺刀来迎。


叮当……


一阵金戈撞击声传出,伴随着一阵火光射出。


一合过去,二人俱是脸色一变。


赵云勒住战马,收枪回身,二目精烁,紧紧盯着那壮士。


“……此贼甚是力大,我当以巧击之。”


赵云暗想,自知自己不能与这壮汉赌力,只以绝伦枪法与之比拼武艺。


二人你来我往,两马相交,转灯儿般厮杀。


瞬间交手了数十回合。


那壮汉一身蛮力,每刀必出千斤之力,来斩赵云。


赵云身法灵动,忽上忽下,兔起鹊落,飘忽难寻。


龙胆亮银枪更是被他使得虎虎生风,千变万化,无数枪影将之笼罩其中。


令人看得目不暇接,分不清虚实。


哧哧……


一阵厮杀缠斗,斗中不时的绽出璀璨夺目的火星。


伴随着阵阵刀兵撞击的声响,震耳欲聋。


两人厮杀许久,未分胜负,各自少歇。


那壮汉体胖,鏖斗一阵,已是满身大汗,全身湿透。


索性脱了衣甲,赤膊上阵,要来接着战赵云。


赵云体能极好,方才斗一阵,反而精神抖擞,愈战愈勇。


重新上马,要来斗这壮士。


早有云骑飞马而出,把前线军报汇报给后方的李翊。


李翊此时正在带人清扫战场,清点缴获的战利品。


原本也知赵云带人去追何仪了,料赵云武勇非常,不会出什么岔子。


是以也未加过问。


而当有云骑把军报传回到李翊处时,李翊也是微微一惊。


即带了人前去查看。


见赵云正在鏖斗一赤膊大汉,急出声解和:


“两位速速停手!”


赵云闻得是军师声音,即停了手。


那壮汉打得尽兴,本来还要继续追着打,但见赵云已经停手。


自己也便停了手。


李翊催马上前,向那壮汉抱腕一礼:


“在下汉左将军,徐州牧刘备帐下军师,李翊李子玉。”


“请教英雄姓名?”


壮汉闻得李翊姓名,表情微微变动。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


壮士当即也收刀还了一礼:


“沛国谯县,许褚许仲康。”


言简意赅,未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李翊眼眸微蹙,暗道居然真的这么巧。


城父毗邻沛国,过了涡水,便是谯县。


谯县许氏高达几千户人家,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坞堡来抵御贼寇。


既然能在这里遇到许褚,看来他们老许家已经把坞堡修到汝南来了。


“……误会。”


李翊出言解释道:


“我等也是领了朝廷旨意,奉命来汝南剿贼。”


“我知许壮士领乡里人在此,也是为了击贼,我等本不该如此。”


听完李翊的解释,许褚也未多话,只朝身后人招了招手。


示意大伙儿收起兵刃来。


赵云见此,乃道:


“适才我领兵追至,不见了何仪贼众,问这位许壮士。”


“他只道擒在坞中,又领兵拦我去路,我只道其与贼寇乃是一伙儿。”


“故而上前与之厮杀。”


赵云也开口解释了缘由。


许褚这时候,终于开口说话了。


“某知你是官兵,正要试试你的武艺。”


“若你能赢得我手中宝刀,自然交人。”


“若赢不得,合叫你死在我刀下。”


尽管误会已经解除,但听到许褚这话,还是令赵云不由一奇。


“壮士既知我是官府中人,亦要杀我耶?”


许褚正色答:


“某甚少读书,然家兄常以《中庸》之语告诫褚——”


“——君子素其位而行。”


“而今天下纷乱,黄巾虽没,然各地诸侯却拥兵甚众,跨州连郡。”


“虽在其位,却并未素其位而行。”


“以上陵下,以下谋上,各怀异志,以图僭越。”


“若官府中人能自发清缴贼寇,我许氏也不必修筑坞堡,合男女老少之力,自发杀贼。”


“今天下板荡,民生不保,流寇遍野。”


“非是民之祸,乃上位者不能尽其职也。”


许褚讲出了自己厌恶官府中人的原因。


在各类三国游戏中,许褚的智力始终在2、30里面徘徊。


最近的三国志系列,都出到第14代了,许褚的智力却仅有36。


但历史上的许褚智力,绝对是远在及格线以上的。


史书上对许褚的评价是,“谨慎奉法,质重少言。”


人都说诸葛丞相一生唯谨慎,许褚也是。


许褚生性谨慎守法,质朴敦厚而言语很少。


曹仁自荆州来见曹操,曹操还没有出来。


曹仁在殿外与许褚相遇,主动上前跟他打招呼,本来是想跟他唠唠嗑。


结果许褚却非常不给面子,说:魏王快要出来了。


就直接返回正殿,不鸟曹仁。


曹仁被气得脸都绿了。


他可是曹操的宗族重臣,征南将军,主动屈尊来跟你聊天儿。


你却这么不给人家面子。


许褚回答说,曹仁虽然是亲属和重臣,却是外面儿的藩属重臣。


我虽然是外姓,却充任内臣。


当众谈话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进室内谈话?


我们之间有什么值得密谈的吗?


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和亲近许褚。


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许褚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


像某个电视把许褚拍成没有半点儿情商的莽夫,是非常不合理的。


他作为曹营里的外姓内臣,却能在曹操身边工作二三十年。


那一定是非常谨慎,有分寸感的。


他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有些名人、文官甚至都不见得有许褚成熟老练。


而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原因,可能还是缘由许褚的外貌。


许褚的外貌是身材雄壮,腰大十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