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章 一天是刘营人,一辈子是刘营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飞提到州府中要找人护送战船回广陵。


这一下子点醒了梦中人。


首先鲁肃从荆州买到的战船,肯定是要从江夏运走的。


因为江夏郡顺着长江,刚好能够直达广陵。


这期间的路程横跨半条长江,中间还要穿过彭泽湖。


所以挑选的战士,肯定是要精通水性和掌舵航行的。


同时,江上水贼泛滥。


像海贼薛州,横行长江东海,麾下号称有万余贼众。


这些都是需要重点防护的。


而提到水贼,算是涉及到甘宁的专业领域了。


在道上混了那么久,锦帆贼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一般的水贼不敢轻易来犯,即便来了,甘宁至少具备对付他们的专业知识。


所以甘宁在此次护送的人选上很有竞争力。


“主公命人将此次护送人选的名单送上去,我已将这个名额给了你。”


“相信以兴霸的履历,选上不难。”


“到时候,你该会圆滑以处吧?”


苏飞双臂环胸,笑呵呵地冲甘宁说道。


甘宁激动地直接席地朝苏飞拜道:


“诚如是,我实在幸甚!”


甘宁在江夏走不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黄祖看上了他的部曲。


甘宁手下有八百人,都是当年跟着他一起闯荡江湖的。


个个都是水中好手。


黄祖眼馋,又不好明夺,只使人暗中贿赂钱财,煽动其部下投到自己这里来。


甘宁知晓这些事,虽然他那帮兄弟都拒绝了黄祖的利诱。


但谁又经得住时间的消磨?


甘宁担心时间一长,大伙儿在江夏没了盼头,心气儿没了。


就真的投到黄祖麾下了。


“既然刘使君兴购战船,说明其志在打造水师。”


“料其军中乏有水中锋锐。”


“此正是甘宁所谋之路也!”


甘宁将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告诉苏飞。


他打算趁着这次护送徐州使者回广陵的路上,带着自己的部曲,投靠刘备。


苏飞颔首:


“兴霸有此志向,愚兄又怎能阻你前程?”


“现在刘徐州正在广陵大战袁术,战事焦灼,此正是兴霸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你且安心去罢!”


“日后若在刘徐州处谋得一官半职,切莫忘了作书回来,向愚兄报喜。”


“我当以你为荣。”


甘宁再次顿首,激动地拉着苏飞的手:


“兄长大恩大德,宁实不敢忘。”


苏飞只是遗憾地叹息一声:


“此去,山高水长,你切要保重。”


“愚兄恨不能与兴霸共赴疆场。”


甘宁闻言,虎目殷红,长跪不起。


苏飞赶紧上前把他扶起:


“兴霸何至于此?!”


“你我兄弟之间,无需如此见外。”


“你且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等主公的公文下来,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甘宁大喜过望,拉着苏飞便要去喝酒,扬言今晚不醉不归。


酒醉之后,要一起大被而眠。


几日后,襄阳文书下来。


不出苏飞所料,甘宁果然成功入选了此次护送战船去广陵的名单。


甘宁辞别苏飞之后,将自己的八百人部曲全部带上。


登上船后,先见鲁子敬。


鲁肃知眼前这人正是甘宁之后,又惊又喜。


暗想李先生让我来荆州一征辟荀攸,二征辟甘宁。


不想甘宁已经在路上了。


于是又去试甘宁口风,待得知其一直受阻于江夏,不得已才寻了个由头可以脱身之后。


鲁肃更是难以按捺心中的狂喜。


看来此次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了!


于是带着同行的豫州名士荀攸,放船东行,一路顺江而下。


朝着广陵方向去了。


……


此时的广陵,相较前些日子也算太平了不少。


这主要得益于关羽攻陷九江钟离,威胁袁术寿春。


袁术不得不收缩防线,保护九江。


所以广陵前线的兵马,也是一减再减。


李翊能够明显感觉到,袁军一开始一日至少两次进攻。


白日来了,晚上又来。


可渐渐地变成了两三天来一次,然后是七天来一次。


最后干脆直接撤出广陵前线,退兵回了历阳。


如此一来,这最后一路袁术兵马,也被李翊退了。


但李翊并未着急回下邳,因为他们定下的战略就是全力对付袁术。


既然青、兖、豫三州那里没出什么差池。


那就没必要着急回去。


留在广陵,可以更加专注地训练水军,以及对付袁术。


“子玉,你欺我也!”


李翊背后忽然传来一阵厉喝,回头看去,乃陈元龙也。


“我如何欺你?”李翊问。


“当初你劝我来广陵饱享鲷鱼之脍,你我约定来日共享。”


“如今你来广陵已有诸多时日,我每每命庖人做好鱼脍,你都托由避席,不与我共食。”


“我方明白,原来你根本不喜食鱼脍!”


哈哈哈……


听到这话,李翊笑得合不拢嘴。


看着这个被自己忽悠了的陈登,李翊是真高兴。


能把这样的聪明人骗到这种地步,那他可太有成就感了。


他当然不喜欢生鱼片了,他可不想胃里吃出三升虫子来。


“既如此,翊向元龙赔个不是。”


李翊与陈登关系已今非昔比,平日也能玩闹。


陈登见状,反而咧嘴大笑:


“适才相戏耳!”


“我岂不知你遣我来广陵的真实目的?”


玩笑过后,忽有下人来报,扬州使者求见。


李翊与陈登对视一眼,陈登先开口问:


“来的是哪位?”


下人答曰,那人自称是许劭。


唔。


汝南名士呢!


许劭的从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许训的儿子许相,全都担任过三公。


而许劭创建的月旦评,更是一时引领大汉时尚。


所以他的名气是非常大的。


并且,许劭也是徐州人的老朋友了。


之前许劭去避难时,就是在广陵避的难,被陶谦待为上宾。


“快将之请入正堂!”


陈登即命人将许劭请入正堂。


然后又邀请李翊跟他一起去见许劭。


李翊欣然同意。


不单单是因为许劭是代表扬州来的。


更是知道许劭这个人极为擅长相面,且看看他会如何评价自己。


须臾,李翊与陈登在正堂见到了许劭。


双方相互叙礼过后,各自落座。


陈登率先开口:


“自子将去往淮南之后,已是多年不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