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李先生是我许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订阅!)(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宪和啊,凡事要学会知足。”


李翊语重心长地为简雍解释道。


“如果总是想着自己吃饱,而不顾别人,到头来是很难交到朋友的。”


“难道先生觉得许攸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吗?”简雍认真问道。


“……呵呵,我们是政治团体。”


“处理政治问题,只凭利益,不讲感情。”


“许攸乃是袁绍身边的宠臣,又是南阳名士,其在河北团体的地位超然。”


“交好他,对我们会有好处的。”


于是,李翊让简雍去找麋竺,让他备一车金银绸缎。


自己则单独找到许攸。


许攸知李翊是刘备军师,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恭恭敬敬地行礼。


“不知李先生来找许某,有何见教?”许攸开门见山地问。


“见教不敢当,只是久闻许先生大名,故特来结交。”


话落,李翊取出一枚金锭,塞在许攸手里。


许攸眼疾手快,将它揣进袖中,嘴上却道:


“李先生这是做什么?这如何使得!”


“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诶!许先生一路辛苦,区区俗物,不值一提。”


李翊见许攸已将金锭揣进兜里,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言劝抚。


许攸先生一愣,旋即朗声大笑:


“无怪李先生年纪轻轻便能做到徐州军师之位,果真是个爽落人。”


“我许攸交你这个朋友了。”


李翊笑道:


“我已托人备好一车礼品,先生一路从河北赶来徐州,未能久住便要回去,翊深感不安。”


“故想请先生将这车礼品一并带回河北。”


说着,李翊贴在许攸身旁,低声说道:


“也请先生在袁公面前,替徐州美言几句。”


许攸忙声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袁公早就说过了,玄德公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更何况其身边还有像先生这样的世之奇士辅佐,我想袁公一定乐见袁刘两家交好。”


善……


李翊牵着许攸的手,亲自送他出城。


一直出城走了三十里地,许攸才推脱道:


“不意子玉如此恩重,攸实在愧不敢当。”


“子远何必如此自谦?”


“子远乃当世大才,翊身在徐州,不能常伴子远左右,耳提面命,深表遗憾。”


正巧,麋竺备好的礼品也准备好了。


是用两头公牛拉着的。


光这架牛车,都价值连城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子远兄,此回河北,千万珍重。”


“子玉也要多加保重。”


许攸谢过,转身正欲走。


李翊又突然拉住他,在他耳边低声讲了一句:


“若将来子远有难处,一定来找愚弟。”


“不管千难万险,愚弟定帮兄长摆平。”


许攸听罢,大受感动。


眼眶都不觉红了。


士为知己者死。


他许攸虽然贪婪,但对待朋友还是很讲义气的。


李翊初次见面,便投其所好不说。


更是亲自送自己出城三十里地,这份礼遇,让许攸几乎感动落泪。


“子玉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殊于玄德公。”


“攸能交上子玉这样的朋友,实是三生有幸。”


许攸握着李翊的手,垂泪向他道别。


一路三回头,发觉李翊仍留在原地,目送自己离开。


心中波澜不平,感动得无以复加。


见惯了河北士人之间残酷的争斗,不想在徐州却能寻得一片净土。


我许攸能交到李翊这样的知心朋友,此生无憾了!


目送许攸远去后,李翊也重新回了下邳。


如此一来,袁绍那边就有大公子袁谭与徐州深交。


又有宠信之臣许攸与徐州交好。


这两张牌在将来一定会发挥巨大作用的,李翊对此坚信不疑。


接下几日,徐州并未得到休整。


刘备大张旗鼓,继续动员兵马。


准备南下,迎接袁术的挑战。


……


话分两头,


却说袁术之所以能够专心对付刘备,侵夺徐州领土。


乃是其将后背交给了孙坚长子孙伯符。


孙策此时在江东已是名声大噪。


他出征前,手中只有步兵千余,战骑数十匹。


而他要面对的扬州刺史刘繇,光是在曲阿便屯有州兵数万。


其余郡守,诸如王朗、许贡、朱皓等辈,皆各自拥兵,控制着江东的主要地区。


没有人看好孙策,包括袁术。


而孙策所要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是兵力上的悬殊。


更要面对舆论上的压力。


古代讲究师出有名。


人家扬州刺史刘繇、豫章太守华歆、会稽太守王朗,那都是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孙策此时来打江东,是“作乱”。


刘繇等人打孙策,是为朝廷“守土”,名正言顺。


而孙策虽勇,却并不莽撞。


面对实力强大的刘繇,孙策采取的第一步策略是寻求支持。


除了在本地募集流民之外,又拉到了好友周瑜的资助。


周瑜乃是丹阳太守周尚的儿子,妥妥的官二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