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老曹这是想挖老刘墙角啊!(求订阅!)(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靠谱!李翊小声在刘备耳边说道:


“我们的战略构想不变,先安心对付袁术,曹操这边只管安抚便好。”


“虽然曹操此人奸诈,但我们也在豫州留了一颗钉子。”


刘备似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这颗钉子,就是郭贡!


曹操把鲁、沛割给了刘备。


殊不知刘备早就在兖州南部,豫州北部,也就是梁国,埋下了郭贡这颗种子。


现在曹操要忙着打吕布,刘备则要忙着打袁术。


大家可以暂时放下仇怨,共同瓜分豫州。


至于怎么分,曹操肯定是留有心眼的。


但李翊不同,他直接帮老刘留了个后手。


把郭贡留在了梁国。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郭贡已经向刘备投诚,梁国名义上是徐州的藩属。


将来曹刘各自摆平手中事务时,豫州的瓜分肯定不会向当初口头说好的那样和谐。


会不会爆发流血冲突,不好说。


但刘备这边的后手,一定足够多。


“……这也在你的料算之中么?”


刘备发出一声慨叹。


是否当初拒绝郭贡入徐州,反而让他留在豫州梁国时,李翊就已经料到了会有今日之局面?


刘备啧啧称奇,纵观李翊如今为徐州谋划的外交环境。


北边与袁绍同盟,打好关系。


却又与其长子,青州的袁谭私下建立同盟,在立嗣之争中予以其支持。


在河北提前埋下了一颗钉子。


而西边的曹操表面上同意建立同盟,一起瓜分豫州。


实则又在豫州的梁国,埋下了郭贡这颗钉子。


最后,在兖州还有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吕布。


此人绝对是三国搅屎棍。


走到哪里,哪里倒霉。


李翊用钱粮驱使他在兖州祸害曹操,接下来又不知将会把他驱往何处。


果真是奇策谋划,世之奇士。


刘备思索了片刻,抬起头道:


“尊使之意,备已尽知。”


“既然曹公有意使兖、徐二州化干戈为玉帛。”


“备自是不想加兵祸于两州百姓。”


“尊使可回复曹公,言说备无意与他为敌。”


“只是徐州是否要和兖州同盟,有待商榷。”


“昔日曹兖州在徐州烧杀掳掠,大伤徐州士民之心,徐州虽三尺小童亦对此深恨不已。”


“是以备不能答应曹公同盟的请求。”


“不过曹公割鲁沛、泰山以彰诚意,备自当使糜子仲撤回在兖州的商队。”


话落,对一旁的麋竺说道:


“麋別驾,就劳你将兖州的商队撤回来,不必再往那里售粮。”


“喏!”麋竺欣然领命。


满宠也长舒一口气,虽然刘备没有同意和曹操结盟。


但从他停止对吕布的资助来看,说明他的态度还是有所松动的。


这样一来,满宠也好回去与曹操交差。


接下来,刘备命人设宴款待满宠。


而席间,甚至还拉着满宠的手,为他一一介绍徐州诸臣。


这令满宠十分诧异。


他暗想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刘备何须这般对待自己?


对于刘备的举动,满宠又惊又喜。


少时,刘备又将李翊介绍给满宠认识。


两人相互叙礼已毕。


满宠早就听说过李翊名声,适才在刘备身边,更是如鱼得水,备受刘备信任。


今日观之,果然龙章凤姿,仪表非凡。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总算得见。”


满宠握紧李翊的手,主动套近乎。


因为他此来,还有最后一个隐藏任务要做。


“……唔,伯宁也知我李翊耶?”李翊笑声回道。


“然也,李先生用兵如神,去岁在彭城击破我军,曹营诸将无不知你大名。”


“皆赞你神谋鬼算,排兵自古少有。”


李翊在企业做高管时,这种恭维的不知听过多少。


任凭满宠再是口灿如莲,他也只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丝毫不感冒。


只是淡淡回道:


“在下不过是一山野闲人,算不得什么大才。”


“此前勘破曹军军阵,实乃侥幸。”


满宠眸子微微一凛,暗道这年轻人好生沉得住气。


无怪能以这般年纪做到如此高位,还受到刘备敬重。


“不瞒先生,其实宠此来,还带有另一封曹公的表文。”


说着,从怀间取出一封文书,递给李翊。


李翊展开来看。


原来书中言道,曹操要表奏李翊为陈国相,晋爵高阳亭侯。


“曹公希望先生能够早日赴任。”


满宠又将一只锦盒交给李翊,“此乃曹公嘱我交予先生的。”


李翊面色如此,将之打开。


原来里面装的是一位中药——“当归”。


“……哈哈哈。”


李翊盖上盒子,脸上露了笑。


这个曹操为了挖墙脚,属实是下血本。


又是两千石的国相,又是高阳亭侯的爵位。


最后还来煽一套情,送一盒当归,以表自己的思念之情。


真是下头曹阿瞒!


李翊心中暗骂,老曹你不会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感人吧?


其实,


你纵观曹操、袁术、袁绍还是袁谭这些人。


你就会发现这些人身上其实都有着富二代的通病。


那就是自负。


袁术最为严重。


曹操其实也不遑多让。


常言道,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对比一下刘备与曹操各自的遗言,你便能看出。


刘备死时,说道:


“汝父德薄,勿效之。”


曹操死时,说道:


“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负也。”


一个说自己德行浅薄,让孩子别学他。


一个说自己这辈子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什么后悔或内疚的。


然后你再对比一下两人这辈子所干的事儿,就会感叹——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其实在曹操身上,他也有着袁术身上那种自负,只是没有袁术那么严重而已。


这便是因为他们皆出身富贵,所处的阶级不同,思想境界自然也不同。


所以收买人心的方式,自然也与众不同。


在曹操看来,自己又是给爵位,又是送当归。


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给足了,所以李翊一定会对他感动的五体投地。


不说立马跑来陈国赴任,怎么着也不能再襄助刘备来对付自己了罢?


“曹公心意,在下明了了。”


李翊盖上锦盒,唇角勾起一抹浅笑。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