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章 李翊乃青云之士,可比留侯(求订阅!)(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在郭贡与张飞两军相持之际,但见一骑跃马而来。


“老友,认得故人否?”


郭贡听得这声音熟悉,张目去望,乃昔日同朝为官的好友徐璆也。


郭贡似立马抓到了救命绳,忙道:


“孟玉公,别来无恙乎?”


急命军士让开道路。


那边张飞要护送徐璆入营,徐璆却推脱道:


“适才郭贡领军不进,犹豫不决,料其计谋未定。”


“我自单骑说之,若使张将军同往,反而使人见疑。”


于是,徐璆单骑入了郭贡军阵。


郭贡命人将之请入帐内。


“军中困顿,无甚好酒,望故人莫要嫌弃。”


郭贡起身为徐璆斟了一杯酒。


“闻说孟玉前任汝南太守时,为袁术勾连李傕、郭汜所害,被免了官。”


“又去徐州找陶谦做了东海国相。”


“今陶使君亡故,孟玉又将何往?”


“今来此地,莫不是要归顺我耶?”


郭贡半开玩笑地说道。


徐璆也不慌不忙,优哉游哉地先喝一碗浊酒,然后才道:


“多谢使君挂怀,也不瞒老友。”


“老夫也算是半个身子入土的人了,这一生平野纵马,一朝为官,主政一方,什么事都做过了。”


“本以为也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了。”


“然则前不久,有一少年人曾对老夫言道:乱世不该有隐士。”


“老夫在见到曹操二伐徐州,生民百不遗一之时,深以为然,故而至刘使君身侧为从事。”


郭贡闻言,只得讪讪地一笑。


他现在进兵,就是冲着刘备来的。


结果徐璆张口就承认自己就是刘备的人,这让郭贡有些无措。


“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


“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祥择也。”


“以老友观之,你我可为此辈否?”


郭贡一时哑然,只得道:


“观你我皆非此辈人士。”


嗯……


徐璆一捋长髯,又接着说道:


“得明主昌,择庸主亡。”


“老友身在梁国,当祥思后路。”


“今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


“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


“陈宫、张邈等辈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业。”


“兵虽众,终必无成。”


“而曹操虽然有谋,能驱良将,然则其人惟杀伐而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自古少有。”


“可放狂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寡恩少德,此诚不可与之共谋也。”


徐璆有条不紊地为郭贡分析了当前的豫、兖局势。


虽然郭贡势力在豫州,但他本人所在的梁国其实是与兖州紧挨着的。


人人都知道,兖州之主一旦决定出来。


第一个受到威胁的,就是身在梁国的豫州刺史郭贡。


而徐璆却同时否定了郭贡投靠曹操、吕布的可能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曹操在196年攻取陈东的同时,顺手就把在梁国的郭贡也给一起灭了,以报当初他陈兵鄄城之仇。


捎到手,老曹还把梁国给一起屠了。


所以老曹绝对是知行合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大汉子民,绝对不是单纯针对你徐州人。


“唯有刘使君,以布衣之身,一年之内坐稳徐州。”


“其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身边有关羽、张飞为爪牙,皆万人之敌。”


“适才老友已见张飞之勇,料老友之力,能挡张飞否?”


“更兼刘使君又有隐士高人李翊为辅,其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正如张良之翼高祖,范蠡之协越王。”


“定策决胜,天下无出其右者!”


郭贡心中战战兢兢,适才张飞之勇他已见识过了。


徐璆重点提到,有张良之谋的李翊,他却还未见过。


不过都说徐州局势复杂,被曹操屠戮之后,更是百里无人烟。


可刘备在徐州,竟把五郡统一,并将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万物竞发。


说没有高人相助,谁信?


徐璆的话还在继续。


“李先生非是只遣老夫一人前来,更又添兵将于沛国。”


“以陈汉瑜之才,与老夫同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成也。”


“待刘使君平定青州之乱,调转军头,必来沛国。”


“徐州将士皆心怀怨恨,届时纵然刘使君宽厚,又岂能遏制底下人的愤恨?”


“郭使君又有几成把握,可保住家小,免于战祸?”


“唯君详虑之!”


总结一句话,


等刘备回来了,就算他饶了你。


他底下人,也不会放过你。


到时候,可能会给你来个三族消消乐哦~


你有多少把握能打赢刘备?


郭贡这时已经汗流浃背了,说话时舌头都有些打颤。


徐璆也就不再吓唬他,转而为郭贡考虑道:


“你我皆非人主之才,何不就此同归刘使君。”


“一来可将功折罪,保全家小。”


“二来梁国士兵,亦得以果腹,不受饥寒困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