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 天不绝炎汉,刘郎再逢张良(求订阅!)(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刘备看来,袁谭既然是私自陈兵南下,袁绍那边尚未得知,那这件事本来就是袁谭理亏。


可如果,刘备将袁谭杀了,本来还有愧疚之心的袁绍,定然彻底与自己结怨。


毕竟虎毒不食子,袁绍再喜欢幼子,也不可能说别人杀了自己儿子,还能忍的。出击的号令传下,琅琊所有的泰山将士,无不热血沸腾,杀意凛然。


城门大开,吊桥缓缓落下。


铆足了劲的泰山兵,会合徐州兵,共计万余众。


如决堤之洪流,向着袁军大营席卷而上!


此时起,攻守易型也!


袁军数量两倍于徐州兵,本有着数量优势。


以寡敌众,本无胜算。


然由于此时袁军后路被断,不得不调头回去驰援。


也就把后背露给了徐州军。


前面说过,军队调头回转是非常麻烦的。


军令很容易传导失误,造成混乱。


就在袁军火急火燎的撤走时,忽听得后方鼓声大振,喊声大举。


一票人马飞驰杀来。


袁军惶恐不安,仓促应战。


一时间,


土崩瓦解,袁军被以逸待劳,士气高昂的徐州军杀得大败。


赵云、田豫又领铁骑继续追杀。


袁谭抵敌不住,军阵被冲散了。


混战之中,袁谭与大军走散,在数百亲卫的保护下。


望乐安方向,仓促而走。


不知走了多久,直到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


袁谭方才聚集残兵,仅八百余人。


尚不知其余大军走至何处,只得又分百人出去寻找。


然后命人埋锅造饭,就地歇息。


一番奔波下来,袁谭早已是累得精疲力尽,气喘吁吁。


“……好。”


“好一个刘备,好一个李翊。”


“这君臣二人,着实了得!”


“袁某今日算是败了!”


这一刻,袁谭终于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当日那横扫青州的豪气,皆在此次入寇徐州的败北中一扫而空。


袁谭现在只想回家,躺在床上,大睡两天。


他回头望一眼周围的亲卫,全都负伤,疲惫不堪。


袁谭不知为何,一时间悲从中来,慨叹道:


“剑身已缺,征袍已残。”


“当日我带着青州将士,雄赳赳陈兵徐州,只为将卒谋取功名富贵。”


“奈何今日大败,将士大半不得生还青州。”


“我又有何面目再回去?”


“于我而言,最大的憾事,便是我还活着!”


郭图在旁侍奉,闻得此言,忙上去宽慰:


“都督且休懊恼,胜败乃兵家常事。”


“今日兵败,来日重整旗鼓,再战可也!”


经过郭图一番好言相劝,袁谭情绪稳定了不少。


他刚刚也确实只是感慨一下,哪能真的掣剑自刎?


至多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悲愤罢了。


“……罢了,今日势穷,徐州军很可能复追回来。”


“依我看,还是先莫要造饭了,火速赶回青州才是上策。”


临时改了军令,


将士们只得强忍着疲惫,托着残躯,继续赶路。


沿途又聚拢了不少残兵败将。


又过一日,袁谭终是见着一条大道。


“都督,前面貌似是广县,我们到青州了!”


郭图抹着脸上的汗珠,指着前方说道。


“今军马疲敝,不若在广县就地征粮。”


就地征粮的意思,当然就是找当地百姓“借”点儿粮食了。


这其实在汉末诸侯中,也属于常见现象。


除非遇上军队军纪好,素质高的,不然大部分军阀部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补给。


要不然,怎么说打仗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袁谭长松口气,又回头望一眼后方,见没有徐州的追兵追过来。


惶恐的脸上,这才稍有好转,喘息道:


“……呼,善!就于广县征粮。”


“将士们空腹行军两日,早已力竭,再不休整,就要兵变了。”


袁谭忙指挥麾下士兵进驻广县,找老百姓征粮补给。


残阳西斜。


袁谭骑乘大马,进入县城。


“不太对,这广县县民怎如此稀少?”


虽说受战乱影响,不少百姓跑去逃难了。


但一座县城,怎么也不至于一个人烟也见不着吧?


曹操又没来青州造福过百姓。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不好!”


郭图反应过来,“许是有人比我们先到!”


只有一种可能见不着百姓。


那就是百姓看到了军队,全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话音方落,一队乌压压的山地步兵,从巷落里杀出来。


一将横戟立马,冷笑的目光注视着袁谭。


……


求追订啊兄弟们!现在要冲均订,均订到了800才有推荐,现在只有300,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