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章 徐璆震惊,刘备一年到底干了多少事?(求首订!5/5)(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徐璆不解地看向这名侍卫,侍卫开口解释道:


“府君,如今兵荒马乱,路间多有盗匪,您身着富贵,恐为歹人觊觎。”


“还是回车上歇息为好。”


徐璆并不理会,只是望了一眼四周。


旋即,发出一声慨叹:


“汝观这四周,阡陌交通,屋舍俨然。”


“哪里像是有歹人作祟之象?”


“况青天白日,谁又能害我?”


徐璆自顾自地走向田间,看见乡里村民劳作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


“世人所求,不过是食可以果腹,衣足以蔽体罢了。”


“只这一点需求,却也难煞世人……”


说着,走到几名村民身前,朗声问道:


“汝等可是本地人士吗?”


几名村民只顾田间劳作,面对徐璆的询问充耳不闻,连头都不抬一下。


他们每日忙活生计尚且不及,哪里顾得上说话搭腔?


一旁的侍者大声叱道:


“大胆!东海国相问话,尔等怎敢置之不理?”


一听是东海国相,众村民这才变了色,纷纷跪伏在地,向徐璆请罪。


“府君恕罪,我等实不知,实不知!”


底层人民对统治阶级有着骨子里的敬畏。


好在徐璆爱民如子,并未放在心上,转而接着问道:


“无妨,尔等可先回答我之前的问题。”


“你们可是本地人士吗?”


众人想了一下,一人率先开口道:


“回府君,俺不是下邳本地人,俺是兰陵县人。”


“……俺是彭城人。”


“……俺是广陵盱眙人。”


哦?


徐璆微微感到吃惊:


“尔等皆来自不同郡县,怎会齐聚于此,躬耕劳作?”


一人解释道:


“我等皆受战祸,幸免于难,奈何为生计所迫,食不果腹,以为必死无疑。”


“不想去岁刘使君发榜安顿流民,只要服从官府的调配,便能分配到土地耕种。”


“俺们便被分配到下邳来了。”


徐璆颔首,又问:


“使君给你们土地耕种,那你们的口粮、种子、农具、耕牛又从哪来?”


那人嘿嘿笑道:


“我等逃难至此,一名不文,自是拿不出这些物什来。”


“是刘使君给了我们种子、农具,并为我们提供了口粮。”


徐璆闻言大吃一惊,他不是惊讶于刘备的仁德之心,而是惊讶于刘备哪来这么多钱粮。


那人见着徐璆震惊的表情,又赶忙补充道:


“当然了,这些口粮种子不是白给的,田地也只是借给我们耕种。”


“待来年丰收,需将粮食交还给官府。”


“至于耕牛也是每家每户轮流借用,若私自宰杀或盗用,官府也是要拿人问罪的。”


……原来如此。


徐璆连连颔首。


难怪都说徐州去岁丰收。


这刘备把流民聚拢在一起屯田,借给他们粮食、工具和田地,然后等粮食丰收之后,则全部收缴还给官府。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徐州一年会多出这么多粮食了。


这屯田法令仁中带刚,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徐州的人力。


而这些人白白为官府劳作一年,不但不会怨恨统治者,反而会倍怀感激。


因为没有官府,他们都会活活饿死。


好厉害的御民之术!


徐璆发出一声慨叹。


此前刘备也曾治理过平原,未见他有如此手段。


也不知他是得了哪位高人相助?


顺着村民的目光往山下望去,瞧见晒谷场上堆满了谷物,徐璆不禁弯唇一笑:


“去岁收成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