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求追读!)(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


要张飞同情底层人民,就等于让他厌恶读书人一样困难。


李翊确实没打算让张飞改掉鞭挞下人的毛病,因为张飞肯定改不了。


“我倒不是要张将军日后不再鞭笞下人,而是教你将这些下人全都遣散回家。”


刘备闻言,连忙在旁侧应和:


“不错,益德你经常鞭打健儿,却又把他们留在身边,此乃取祸之道也。”


不得不说,刘备眼光是真的毒辣。


他历史上就曾对张飞说过类似的话。


其实这话你细细琢磨,就会明白刘备什么都懂。


他不仅劝张飞不要鞭打士卒,更劝他不要在鞭挞完士卒后还把他们留在身边。


史书上对张飞的死评价是:


——“暴而无恩,咎由自取。”


等于认为张飞的死,是咎由自取。


放眼三国,那残暴的武将多了去了。


比如说甘宁、潘璋,那人家也喜欢虐待下人。


可人家怎么就没有被部下刺杀呢?


因为人家惩罚手下那都是直接弄死,不给你复仇的机会。


从这一点看,张飞还是不够狠,太“仁慈”了。


像甘宁,他有个仆人逃到吕蒙那里,吕蒙劝他饶恕这个下人。


甘宁嘴上答应,带仆人回家里,结果半路上就把那仆人吊在树上一箭射死。


虽然很残暴,但是不给你复仇的机会。


更恐怖的是这个仆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儿,你就说甘宁狠不狠。


张飞很明显没有学到这招。


他这个人有些神经大条,打完士兵扭脸就忘了。


他单方面觉得这事儿就过去了。


可是挨揍的人他忘不了啊。


所以刘备对张飞的死早有预料,当听到张飞的死讯后,只能无奈感叹:


——“噫!飞死矣!”


面对刘备与李翊的双重施压,张飞只得挥手道:


“罢罢罢,既是兄长与军师都劝我遣散他们。”


“那回头我将他们都送回家去便是。”


虽然张飞改不了鞭挞下人的毛病,但把下人送走还是捎带手的事儿的。


李翊颔首道:


“孺子可教也。”


“张将军须时时谨记,鞭挞健儿之后,切不可令在左右,否则必招来杀身之祸。”


张飞满口答应。


刘备无奈地看向李翊,仿佛在说,他每次都答应的如此爽快。


真不知他有没有真的记在心上?


李翊却示意刘备安心。


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既然我们想帮张飞改掉他的臭毛病,就得慢慢来。


切不可急于一时。


料理完张飞后,刘备便问:


“……益德今日这么早来寻我,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呵,兄长若不说,小弟险些忘却了。”


张飞大咧咧地坐下,说道:


“兄长有所不知啊,淮南袁术得知兄长得了徐州。”


“在广陵煽动叛乱,意在威胁兄长在徐州的统治。”


哦……?


刘备眉头一皱,自前任太守赵昱死后,广陵就逐渐倒向袁术。


现在自己刚刚上任徐州牧,袁术就在广陵煽动叛乱。


还真是没安好心!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