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雁过拔毛,兽走要留皮【求订阅啊】(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们想过很多李承乾去江陵的目的,却从未想过,李承乾去江陵是为了搞粮食。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唐接下来的几年,会面临多严峻的挑战。


不仅有雪灾,还有旱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


而粮食,在灾害面前,绝对是大杀器。


所以,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不过,有些事情,李承乾无法说明白,只能言简意赅地道:“反正,我的目标就是解决我大唐百姓的温饱问题!”


在李承乾看来,大唐盛世的蓝图里,绝对不是万国来朝,也绝对不是商业高度繁荣,士子歌功颂德而百姓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场景。


别看后世将‘贞观之治’吹得多厉害,其实,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


而真正解决温饱问题的,还是咱们后世的新国。


“可是,想要解决大唐百姓的温饱问题,并非易事,太子心中有什么章程吗?”


岑文本深深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微微一笑,打趣道:“岑先生虽是读书人,但平时应该不怎么读史书吧?在历史上,某些短暂的年月里,百姓还是能吃饱穿暖的!”


“哦?”


岑文本眼睛一亮,不由较真了起来:“殿下若说奇谋妙计,在下可能不擅长,但说读书,在下还是读过不少史书的,可从未见过太子所言的盛况!”


“不是你没见过,而是你没在意。”


李承乾笑了笑,然后看了眼李渊,又道:“其实,历朝历代,刚刚开国的几十年里,百姓的日子其实是最好的,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吃饱喝足的程度,但也差不多。”


岑文本仔细回想,发现李承乾说的还真的是这样。


每个朝代开国之初的百姓,日子过得都不算差,就拿现在的大唐来说,如果百姓的日子过得无比艰难的话,别说打东突厥,就是渭水之盟的财物都交不齐。


而且,每朝每代立国之初的几十年,都会出现盛世,这就间接说明了,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只不过,几十年的盛世之后,国家就会走向败亡。


仿佛命中注定一般。


“武德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百姓们的日子,并不是那么难过,至少比起隋朝末年,要好很多。”李渊有些自得的插了一句嘴。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说爷爷,咱们都是明白人,你就别自吹自擂了好吧?


隋朝那是怎么亡的,你还不清楚吗?


可不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啊!


“既然开国这几十年,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那太子为何还要解决温饱问题?”岑文本继续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笑着摇头道:“这两个其实并不冲突,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只是相对而已,就像一个窝头,在闹饥荒的时候,可以救人,而在太平盛世,也能填饱肚子。”


“你总不能说,窝头拿来没用吧?”


“这”


岑文本与李渊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却听李承乾又道:“我为什么要拿江陵的治权,就是想拿江陵做个试点,开辟一条救国之路,让大唐百姓的好日子,不止几十年。”


当然!


有句话他没有明说!


这时候在朝廷里搞政治斗争,是最没有前途的,因为你无论怎么折腾,都在别人的规则圈子里。


世家门阀为什么能掣肘李二陛下?


就是因为人家手里有东西。


那么,李承乾来江陵的最终目的,肯定也是要有自己的东西。


“好!好志气!我孙儿好志气啊!”


李渊听到李承乾的话,抚掌大笑,满脸欣慰。


本来他以为李承乾的小脑瓜子里,满是阴谋诡计,现在看来,他心中还装着天下,装着黎民百姓。


这样的人,绝对可以成为真正的明君。


不过,就是年纪太小了,否则拼了这条老命,我也要回去干二郎!


“可是,为何几十年之后,国家会走向败亡呢?难道与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关?”


“或者说”


话到这里,岑文本下意识看了眼李渊,然后小心翼翼地接口道:“或者说,与昏君频出,贪官污吏横行有关?”


李承乾想了想,摇头道:“我觉得,国家经历几十年的盛世之后,会走向败亡,与昏君,明君的关系不大。”


“啊?这是为何?”


岑文本满脸诧异:“不是说,明君兴国,昏君亡国吗?太子殿下何以说,王朝的兴衰与帝王是否贤明,关系不大?”


“承乾,不可胡说!”


刚刚还赞赏李承乾的李渊,听到李承乾违背这个时代常识的言论,顿时皱起了眉头。


很明显,这样的言论,对他们来说,有些划时代了。


只见李承乾若有所思地道:“因为,真正有关系的是土地!”


“土地?”


李渊与岑文本脸色一变。


这一点,又是他们没想到的一个地方。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