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刘封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刘封决定出兵,天命我来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容我细思。”


刘封没有因为廖化的不耐烦而动怒。


虽说后世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戏言,但廖化可是在关羽兵败后,还能诈死背着母亲一路昼夜西行的忠孝之士。


常人都是忠孝两难全,廖化是忠孝都顾全。


就凭这份忠孝之心,刘封就不会因为廖化的几句话就心生恼怒。


刘封脑海中快速的忆起史载廖化跟襄樊之战有关的史料。


廖化没有跟关羽关平赵累等被同擒于临沮,而是先归吴再诈死然后背着母亲昼夜西行到秭归见刘备。


关羽被擒时,廖化在何地并不能确定。


只是凭借“诈死”和“背母”来推测,廖化当时极有可能在江陵城。


这意味着,廖化极有可能在吕蒙破江陵时也在江陵城,只因糜芳献城而被波及。


再联想到糜芳投降后江陵城中也有官吏组织反抗,刘封嗅到了机会。


【或许,可以借助廖化在这襄樊棋局中,再落一子。】


刘封暗暗思索。


在刘封的主计划中,是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为战略指导纲领的。


放弃江陵城,并非刘封不知道江陵城的重要性,而是权衡利弊的选择。


弱小的时候是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不服就是干。


如果关羽执意要调走南郡的兵马去扩大战果,刘封仅仅凭着房陵这五千兵马,且要在孙权数万水路大军以及曹操关中数万大军眼皮子底下,想同时守住上庸三郡和江陵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核心的是:刘封没有荆州军的指挥权。


没有指挥权就只能私下劝说。


而私下劝说,众人反应就会跟廖化一样:


“江陵城城池坚固”“糜太守久随大王,必不会如廖立一般弃城而逃。”“给孙权一年的时间,能打得下江陵城吗?”


这样的反应下,刘封即便有神机妙算之能也无济于事。


要在整个襄樊棋局中掌握主动,刘封就必须有侧重和舍弃。


在刘封看来,关羽败走麦城后从未有求死之心。


史载江陵城丢、士卒溃散后,关羽依旧想着走临沮去房陵再绕道回白帝城,甚至于还去信向孙权“请降”,只不过被孙权身边的吴范识破“诈降之计”且陆逊又袭破秭归断了关羽的西归之路。


以刘封这两辈子记忆对关羽的了解,也不相信关羽会因为一次失败就羞愤自杀。


关羽是靠什么打拼到现在的?


是靠战败就羞愤自杀这等脆弱的心理?


不可能的!


关羽战败的次数多了去了。


压根不差这一回。


对兵家而言,胜败是常事。


只要人在,就能卷土重来。


关羽从一个河东逃犯,能在屡战屡败后还能打得曹操和孙权这两个敌对了十几年的势力联手,其心理素质压根就不是常人能比拟的。


骄矜归骄矜,论心志关羽的坚韧也是世间罕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