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寝(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郑贵妃低声道:“大家多日不曾让嫔妃伺候,今日突来薰风殿,妾心中不胜之喜,只是又担心皇后那边……”


李治摆手道:“你不必担心,皇后那边有朕,再说,朕想让谁侍寝,无需别人决定。”


唐朝后宫其实有侍寝制度,只不过模仿周朝,过于离谱。


首先,需得一百二十二名后宫满员。


从月初到十五为一轮,嫔妃们根据位份,由低到高,前十二天,皆是九女共侍一君。


十六到月底是第二轮,位份从高到底,反着来一遍。


皇后是唯一能单独侍寝的,也只有十五、十六两日。


这种制度,哪个皇帝也不会愿意。


郑贵妃见李治如此说了,只好压下心中不安,上前侍奉他脱衣。


不一会,烛火灭了,纱幔也放下了,纱幔之后,传来阵阵娇喘之声。


次日清晨,李治回甘露殿上常朝。


朝会后,来到立政殿,却见武媚娘正在看书。


“大家今日怎么来这么早?”武媚娘嘴角含笑,看不出丝毫异色。


李治笑道:“今日朝会事少,就过来瞧瞧你,你在看什么书?”


武媚娘将手中“膳夫食疗记本”给他看了。


李治只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抬头一看,发现榻上的小矮几下,似藏着一件衣服。


“媚娘,几下是何物?”


武媚娘笑道:“没什么。”


李治更加好奇,探头看了一眼,觉得有些眼熟,道:“好像是条红色罗裙,拿来朕瞧瞧。”


武媚娘将裙子拿了出来,幽幽道:“大家可还记得这裙子?”


李治拿在手中瞧了一眼,已知此物来历。


当初武媚娘在感业寺时,为了让原治想起她,给原治送了首诗,名为“如意娘”。


原治看完后,命人送了条石榴裙给武媚娘,以表心意。


箱里的罗裙,正是原治当初送的那条石榴裙。


李治心下了然。


武媚娘表面看起来对昨夜的事毫不在意,却已布下温柔网,等着自己陷进去。


他感叹一声,道:“难为你还留着,朕过几日再送你一条吧。”


武媚娘幽幽道:“妾身有这条足矣,只要看到它,就会记得大家救妾于火海,纵然大家将来忘了妾,妾亦无悔。”眼泪潸然落下。


女人的眼泪确是利器。


李治明知她有意如此,依然对她多了几分怜惜,将她搂在怀里,道:“朕怎会忘了你,不要胡思乱想。”


当天夜里,李治宿在立政殿。


武媚娘尽施手段,竭力讨好,云雨之中,也发现一件怪事。


李治在房事上,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她原本擅长的几种技巧,效果大减。


她略一思索,料想是郑贵妃为讨好李治,钻研了许多狐媚之术,让李治在房事上食髓知味。


这让武媚娘颇有危机感,第二天也不看膳夫记本了,命人找来秘典小册,细心钻研。


接下来数日,在她一番“努力”下,李治果然都宿在立政殿。


到了十一月最后一日,李治才临幸蓬莱殿。


徐槿担心他身体撑不住,并未主动求欢,反而细心规劝,李治也觉这几天过于荒唐,便拥着她睡下。


月色皎洁,银辉洒下,一支马队踏着月色,来到长安城春明门外。


一名青年策马来到城下,高喊开门。


暮鼓早歇,城门紧闭,城门校尉站在城墙上,大声道:“城门已闭,禁止叩门,违者射杀!”


那青年大声道:“我乃新罗使节金仁问,也是大唐左领军卫将军,有十万火急军情,需立刻进城,参加明日的朔望朝。倘若误了边防大事,汝可承担的起?!”


城门校尉吃了一惊,道:“请将鱼符和国书放入篮中验看。”命人放下吊篮。


金仁问将鱼符、国书还有节杖都放入篮中。


城门校尉验看无误,命人前往中书省通报。


等候了一个多时辰后,才终于传来回复,命不得开门,用吊篮将金仁问吊上城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