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姑苏慕容复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三权分立【求追读】(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御书房。


“那我大燕国的规则制度该如何设置呢,要不要直接搬用宋制?”


经过好大儿的一番述说,慕容博终于明白权力的本质,也知道该如何去执掌一个国家。


问题来了,该如何制定规则?


“宋制?爹你真的了解宋国制度吗?”


慕容复呷了一口茶,问道。


“啊?”


慕容博一愣。


“我就知道你不懂,我来给你解释吧。”


见他脸上的表情,慕容复就知道了,接着说道:


“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也为了防御大辽、西夏的侵扰,以及镇压百姓起义,宋国把内政、军事、财政三大权都集中在朝廷中枢,建立了一套‘二府三司一台’制度。”


“二府为枢密院、政事堂,三司为度支司、户部司、盐铁司,一台为御史台。”


“枢密院执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兵权。”


“而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其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三大部门的主要职权,乃内政的最高行政机构。”


“政事堂的主官为宰相,执掌决策权、任免权两大权力,甚至还兼顾财政大权,其权力之大绝对不容小觑。”


“至于御史台,又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其执掌监察百官之职,与枢密院、政事掌分庭抗礼。”


“这么算下来,四大至高权力里,任免和决策权在宰相手里,监督权在御史台手里,皇帝手里只有立法权,但也不完整。”


“若皇帝想通过某项法令,还需得和百官商议才能通过,否则也只是虚言。”


“因此,宋国的‘二府三司一台’制虽然削弱了权臣的权力,对遏制钱权兵有着极佳的效果,对防止权臣谋反有着极大的预防作用。”


“但严重压制了皇权的威严,以至于有时皇帝的话还不如宰相说话好使,与台前傀儡何异?


“且宋国朝廷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朝廷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冗官冗政。”


“以文统武,文人领导武官,导致文不知武,不利于军事发展。”


“也因此,宋国历次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任谁也能欺负一二。”


“爹你认为,这样的制度好还是不好?”


慕容博闻言,捋了捋颏下胡须,陷入了沉思。


众所周知,赵匡胤欺负后周的孤儿寡妇,陈桥兵变才有了宋国。


因此,赵家皇帝一直对武将们大加防备甚至打压,以防有人学他兵变上位。


也就是所谓的重文轻武、以文统武。


“这样的制度....不好,很不好。”


思虑良久,慕容博摇了摇头,问道:“复儿认为,我大燕该制定怎样的规则制度呢?”


皇帝成了台上傀儡,权力都被他人执掌,这皇帝还当的有什么意思?


我慕容博复国前没有权力,复国后还没有权力,那我这大燕国不特么白复了?


“首先,需要确认皇帝的至高地位和无上权力。”


慕容复说道:“皇帝乃大燕之主,也是整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皇帝天然拥有立法权、任免权、决策权、监察权和最重要的兵权,任何人胆敢染指这五项权力,都视为谋反,立诛九族,遇赦不赦。”


慕容博手中的毛笔写出了残影,一边记录一边点头赞同。


“皇帝虽尊崇,但毕竟精力有限,不足靠一人就能治理天下,所以需要有人辅助,也就是内阁。”


慕容复接着说道:“内阁为皇帝的秘书,负责天下一切内政事务,拥有议政权和建议权,但最终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