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关灯
护眼
字体:
172、唇枪舌剑(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事儿兵部本不以为意,太子笼络士卒军心而已,无可厚非,毕竟大明未来都是太子的。


可问题是,皇太子送去这一批赏赐,恰恰就是当初王越上报上来的那一批军功士兵的名单。


这分明是在帮着王越打兵部的脸啊!


当初王越死后,这一批军兵的功勋都没被兵部承认,现在你皇太子给他们赏钱,这不是打兵部的脸是什么?


于是乎,兵部尚书马文升在今日早朝上,立刻弹劾锦衣卫同知李珍,让弘治皇帝缉拿此贼。


原因是李珍作为锦衣卫,私下结交军中,有不臣之心。


弘治皇帝自然不会随意判罚锦衣卫,立刻派人命李珍火速来朝堂对峙。


李珍早就做好了准备,不卑不亢的跨入大殿,胸有成竹的抱拳道:“卑职参见皇上万岁。”


马文升当即出班列,质问李珍道:“天下兵事隶属兵部,你乃锦衣卫同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越俎代庖私去西北赏赐军兵,意图拉拢西北军士,你意图谋反也?”


李珍气定神闲的道:“奉皇太子命去赏赐西北立功军士。”


马文升淡漠的道:“锦衣卫乃天子亲军,除天子外无人可调动,你此举将皇上置于何地?”


李珍平静的道:“太子是国本,未来天子,马尚书此言是否是说锦衣卫可以不将太子放在眼中?”


马文升忙不迭道:“本官自然没这个意思,太子年幼,尚未参与政事,许多决策未必明智,你锦衣卫难道也不知吗?”


讲道理,话题引导到这里,几乎是和当初李珍请教陈策的一模一样。


他不得不感慨陈策究竟有多厉害,他人不在朝堂,却能决策在千里之外!


若他在朝堂,该有多么妖孽啊!


这些话题,几乎就和当初槐花胡同陈策的推演一模一样!马文升也被一步步引导到了魏文礼的谈话节奏中来。


弘治皇帝眯着眼,对魏文礼倒是有些刮目相看。


想不到锦衣卫里面居然也有这种人才?这口齿伶俐程度,竟丝毫不吝于文官的人啊!


朕以前怎么没发现锦衣卫还有这样的人才?


李珍抱拳,问马文升道:“马尚书说太子的决策未必明智?”


他缓缓地从怀中拿出一份血书,恭敬的递给弘治皇帝,道:“启奏皇上,这是西北军事以血成书,表示对皇太子的感激之情!”


“如此多的将士,在西北山呼太子千岁,高呼大明万盛,卑职实在不敢说太子此举非明智之举!”


“卑职反而认为这更说明太子对西北军兵体恤!”


“若以马尚书此言,西北的士卒是否只能感激兵部,不能感激太子了?”


反正这些文官一直看不上厂卫,而锦衣卫又是天子的人,李珍也没必要和马文升太客气。


内阁几名阁老微微眯着眼,眼神复杂的看着这名锦衣卫同知,不知在想些什么,隐约可以从眼中看出一抹微不可察的震惊。


一向引经据典的文官马文升,此时反倒是有些无措起来,他忙不迭道:“本官当然没这个意思!”


李珍道:“那马尚书什么意思?这些钱可都是皇太子省吃俭用一点点攒下来的钱财。”


“皇太子体恤西北将士,你兵部不肯给有功之人赏钱,难道太子私掏腰包派卑职去赏赐,也犯了忌讳吗?卑职难以理解。”


“若兵部觉得卑职此举有罪,那请兵部下罪吧,卑职无话可说。”


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说完,整个大殿顿时,寂静无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