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5章 罗荒都司,大胆帖木儿竟想管咱的家事?【求追订】(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初的大草原已不再是汉唐之时的大草原。


如果去看明朝的地图,就会发现在大草原中间书写着两个字——瀚海。


瀚海非海,而是沙漠。


所以在明朝,草原各区域遂有了后来漠北、漠南、东部草原、西部草原之称。


漠南、东部草原加上瀚海及西部草原的一部分,便是后世的内蒙。


至于如今的漠南草原,在大明强势时本就范围不大,西边大概在居延海一带,东边可算到捕鱼儿海以南、潢河以北这一带。


大明在大草原设立行省,自然要考虑如何避免行省割据,尤其是大草原目前还属于风俗与中原迥异的胡风之地。


所以老朱在跟重臣们商量后,才将大草原分成了三份儿。


西部草原一份儿,漠北及东部草原一份儿,漠南草原又算一份儿,且漠南草原还被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瓜分。


对了,东部草原亦被吉林都司分去了一部分。


而在设立漠北行省的诏书下达后的第五日,刘宽便被老朱招到了奉先殿。


进入殿内,刘宽首先便注意到了直接铺在正殿地上的巨幅地图。


虽然地图是倒对着他的,但他还是看到了一侧竖着书写的几个大字——大明海内坤舆图(洪武二十年七月)。


待刘宽行礼后,朱元璋便哈哈笑道,“刘宽,你看咱让人制作的这幅新地图如何?”


刘宽如今对大明舆图也是记忆深刻,因此扫了两眼,便注意到这幅舆图相较以前的主要变化在北边。


舆图上的漠北行省、金山都司、吉林都司,几乎将后世蒙古及中、东西伯利亚地区都囊括了进去!


因此舆图看着相当不协调。


刘宽看得眼角微抽,心道:老朱你这似乎是在地图开疆啊。


别的不说,如今大草原北海(贝加尔湖)以北的区域明军都未必跑了多远。


刘宽自不会将这番心里话说出来,而是拱手道,“陛下,如今大明疆域之广阔,已经超过汉唐两代了。”


刘宽没拍马屁,说的是实话——大明如今虽然还没拿下西域,拥有大草原后,再加上海外领土,疆域已经比汉唐大了很多。


朱元璋则起身走下了御陛,来到地图前,道:“这北海以北实在太过辽阔,咱虽然命人将其划入了漠北行省辖境,却是不准备立即在这一大片地方建立实际统治的。”


“不过咱记得你讲过,这一大片区域拥有不少矿藏,于进入工业时代的国家有大用,所以咱大明肯定也不能放弃。”


“对于此地之治理,你可有什么想法?”


“不如再设一都司?”刘宽想了想道,随即解释道,“据微臣所知,这一大片区域虽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尤其是接下来的小冰河时期,会变得越来越寒冷,但仍有少数游牧部族生活在那里。”


“事实上,即便是到了北极圈内,也有后世名之为‘爱斯基摩人’的少族生存。”


“所以,微臣觉得可以在各处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重要水源地设立卫所,效仿北洋都司,对当地的游牧部族进行宽松统治。”


朱元璋听得点头,随即又问:“那你觉得这个都司该如何命名?”


刘宽再次拱手,“自然是全凭陛下做主。”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还谦虚起来了——给咱一个建议不行么?”


刘宽想了想,道:“后世将此地称之为西伯利亚,据说是俄罗斯人过来后,音译地当地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而当地人那时自称鲜卑后裔。”


西伯、鲜卑在发音上确实有些相像,而事实上,汉语词汇“鲜卑”同样是音译而来——其原意大概是“宁静之地”的意思。


顿了顿,刘宽又道:“不过,中国自古以来其实对这片土地也有个称呼,叫‘罗荒野’。”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道:“鲜卑人虽已融入汉家及诸胡,但若用其名,无异于提醒诸胡,昔日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先祖,不利于归化。”


“还是取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的称呼比较好,嗯,就叫做罗荒都司吧。”


听朱元璋言语间定下此事,刘宽不禁在心里道:至此大明便拥有十七大行省、九大都司了呀。


“李贵,将中亚舆图搬过来。”


“是。”


朱元璋招呼一声,李贵便带着两个宦官抬来一扇挂着地图的屏风。


看到这幅中亚地图,刘宽略微惊讶,因为这幅图上显示的是如今中亚地区各个国家、势力范围划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