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科技司院,郎中苏铨【求追读】(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院子不大,但也不算小。


北边是五间房屋,一大四小。


中间主屋最大,为四开门,显得里面要敞亮些。


东西又各有四间厢房,只有一间门内开着,其余都锁着。


院子里除了几片才清理好尚未种花的花圃,便是一个小亭子,一口井。


还有两棵大树,一颗是桂花树,另一棵却是枣树。


在刘宽打量院子这会儿,敞开的厢房出来三名吏员,两个中老年、一个青年,略带紧张、慌乱地向刘宽行揖礼。


“见过上官!”


刘宽没当过官,但上学的时候当过班干部,上班的时候也当过小组长。


此时他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三人,先拱手回了礼,然后道:“你们三个也报下姓名吧。从你开始。”


刘宽指向的却是那青年吏员。


“下吏赵文远。”


“下吏崔彦。”


“下吏郑智良。”


刘宽指了指地上的落叶和灰尘,道:“院子既然没打扫干净,你们就一起扫,别让人家一个干。”


几个吏员听了面面相觑。


赵文远到底年轻,忍不住道:“上官,这洒扫是仆役做的事。”


“那洒扫的仆役呢?”刘宽问。


赵文远道,“还未到——料想过一会儿就到了。”


刘宽一笑,问:“若是仆役一直不到,你们就任这院子尽是落叶、灰尘不管了?”


瞧见刘宽的笑容,几人都是心中一凛。


他们虽没打听清楚刘宽的背景、来历,却听说这科技司正是因刘宽才设立的。


也就是说,刘宽在科技司的实际权力可能不下于郎中苏铨。


若看他们不顺眼,即便不能处置他们,可找些由头让他们受苦受累却很容易。


赵文远不敢再多说什么,跟另外两个吏员一起找工具,开始打扫院子。


刘宽见此,径直去了主屋。


这里倒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便是桌椅也都擦拭过,却不知是那“柳岩”做的,还是昨日仆役做的了。


屋子里除了几张桌椅,便是几个柜子、书架,还有一些笔墨纸砚,再就是水壶、茶具等物,其他的便没了。


显得有些空荡。


刘宽转了一圈后,在东边第二间偏房的一张书桌后坐了下来。


‘来到大明还是要打工,看来我这辈子就是打工人的命啊。’


心里感叹了一句,刘宽将携带的布包放到桌案上,开始往外掏东西。


有过去几日春兰、秋月抄写的资料,还有三支“怪笔”。


一支怪笔跟后世铅笔很相似,是以两块木条夹着一根铅条,又缠绕了一圈圈的丝线所制成。


这铅笔不是刘宽自制的,而是在城里专卖文房四宝的店铺买到的。


也是买到铅笔后,他才知道古代早有铅笔——只是相较后世的铅笔,其笔芯要粗一些、软一些。


第二支怪笔却是一种独特的毛笔,名曰:鸡距笔。


这笔也是刘宽前日一起买的。


其笔锋细且略硬,是一种专用于书写精细小楷的毛笔,与后世炭笔颇为类似。


不过刘宽试过后,还是觉得其性能更像毛笔,带过来纯粹是为了以防万一,又或者闲暇时练一练。


第三支则是刘宽用羽毛、竹管、芦苇自制的简陋“自来水笔”,这将会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书写工具。


他磨好了墨,用自来水笔的芦苇笔芯吸了半管墨水,放入竹管中。


又封闭了竹管尾巴,轻轻甩了两下,便拿来几张白纸,在上面书写起来。


“当前任务:打造火车。”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挑选可用之人、炼钢、造锅炉···”


也不知过去多久,刘宽听见脚步声,很快屋中光线便一暗。


他抬头,就瞧见一名青袍官员走了进来。


因为背光,他一时看不清对方面容。


“阁下就是刘宽刘副郎吧?本官科技司郎中苏铨。”这人说着,竟先向刘宽拱手一揖。


刘宽连忙起身还礼,道:“下官失礼了,见过苏郎中。”


“哈哈,如今科技司就你我两位官员,不必拘礼。”


苏铨说着来到了刘宽桌案一侧,也终于让刘宽看清了其面容,却是一位清瘦却笑容祥和的中年人。


在刘宽打量苏铨时,苏铨却是看向了桌上的三支怪笔,以及刘宽书写在纸上的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