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选定婚期,入职工部【求追读】(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龙椅之上。


朱元璋微皱着眉头,似乎在认真思考刘宽所言是否有道理。


很快,他便看向朱标,问:“标儿,此事你是如何想的?”


朱标想到自己在后世历史上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甚至成为了引发靖难之役的源头,便一咬牙。


“父皇,儿臣以为刘公子所言颇有道理——日日如此早朝,父皇或许习惯,儿臣即位后或许也能勉力坚持,但如何保证后续皇帝皆如此勤政?”


“父皇既已议定内阁及军机处辅政制度,需亲自处理的国事必将减少,不如顺势更改早朝制度,免得后人败坏。”


“另外,据儿臣所知,朝臣也多有苦于日日早朝者。父皇若愿改之,群臣必定称颂!”


朱元璋听完,哼哼道,“这江山是咱老朱家的,他们做臣子的自然是希望能偷懒,轻轻松松地把薪俸领了···早朝之事咱心里有数,会考虑的。”


朱元璋虽然没直接答应,但既说会考虑,显然心里已经认同了刘宽所讲道理,只是不好意思当面承认“日日早朝”之误而已。


刘宽见目的达到,心中颇为高兴,拱手道了声“微臣告退”,便退出了奉先殿···


来到柔仪殿,刘宽又见到了马皇后。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马皇后脸色似乎比上次见时红润一些——或许是因为将要为女儿办喜事高兴的?


心中浮过这般猜想,刘宽便躬身揖礼,“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平身。”


“谢皇后娘娘。”


之后马皇后又赐座。


待刘宽坐下后,她便微笑着:“我找人看了,这个月的二十、二十三、二十七、二十九都是适合成婚的良辰吉日。”


“因此便招你过来询问一声,觉得哪一日更合适?”


面对马皇后时刘宽就放松多了。


他道:“必须八月吗?会不会急了些?”


马皇后道:“你都二十六了,蕙兰都快要十七了,如何能不急?这婚事自是越快越好。”


这婚事肯定是逃不掉的。


明白这点,刘宽也觉得早些结婚也没什么。


不过为了多些准备时间,他还是道:“那便二十九吧,多准备几日总是好些。”


“也好。”马皇后点头,“你与蕙兰成婚确实需要做不少准备。”


之后马皇后开始询问刘宽一些问题,如生辰八字、父母名讳等等。


刘宽根本不知道他生辰八字。


好在马皇后并非那种特别迷信之人,说不知道也好,就当是跟朱蕙兰八字相合好了。


同时,刘宽也知道了朱蕙兰的生辰八字,这才知道,八月二十二便是朱蕙兰的生日。


于是临走前,他便问:“皇后娘娘,待到蕙兰生日那天,微臣要不要送一份生日礼物?”


马皇后听了满脸笑容,“你有这个心自然是好的。”


“微臣明白了。若无别的事,微臣便告退了。”


“去吧。”


待刘宽退出了柔仪殿,一位宫装少女便从凤椅之后走了出来,正是朱蕙兰。


马皇后笑看着她,问:“人你已见着了,可还满意?”


朱蕙兰本就俏脸羞红,闻言更是低下了头,点头应道:“女儿满意。”


“满意便好。”马皇后笑得仿佛脸上开了花一般,随即又叮嘱,“你嫁过去后,便是一家主母,可不能在这般害羞了,须得胆大一些。”


“女儿晓得了。”


···


洪武十四年,八月初八。


虽得老朱恩典,暂时不用管上早朝,但刘宽还是向夏荷要了早六点的叫起服务。


根据他从赵成那里了解,这两年朱元璋早朝所用时间,快则半个时辰,慢则一个多时辰。


虽说朝臣们下了朝,多半还会去上个厕所什么的,甚至可能去补个早饭,却也不排除有人直奔衙门开始工作。


所以,刘宽觉得他还是七点之前赶到工部衙门比较好。


洗漱、早饭之后,刘宽在四位婢女的帮助下换穿官服。


并非他已经养成了由婢女更衣的习惯,实在是这官服太难穿了。


据刘宽过去几日了解,大明官服大抵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种。


祭服样式最为复古,因此也是穿戴起来最为繁琐的,且穿上后行动很不便。


好在大明官员只有在陪同皇帝祭祀,或受命代天子祭祀时,才需要穿祭服。


朝服虽不像祭服那么繁琐,但衣帽款式同样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