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刘备之志,根基之地(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听得秦瑱问起志向,刘备陷入了沉默。


徐庶在一旁看着,也是一言不发。


说起来,刘备的志向,其实他也还未听过。


君主有何志,这很重要。


若是志向不够远大,便容易半途而废,当不得明主。


在二人视线之中,刘备沉吟了许久,开口道:


“如今汉室倾颓,奸臣并起。”


“备不量力,亦欲还天下以大义,故于涿郡起兵,先伐黄巾,后讨董卓,奈何智计短浅,迄无所就。”


“至于今日,兵马钱粮皆无,徒有虚名。”


“奈何近日袁术又起,竟行谋篡之事,备虽不才,愿起一军,讨尽天下谋逆之辈,还我大汉太平盛世!”


听罢刘备之言,秦瑱回身一笑道:


“若是使君欲行此事,则如今正是大好时机!”


不等刘备问话,他便迈步道:


“自董卓以来,朝廷西迁,关东群雄并起,跨州连郡者,不计其数。”


“彼等蓄养门客部曲,私自相攻,以图壮大自身实力。”


“将军若想伸大义于天下,则必当有一地以为根基。”


听着秦瑱谈到了这里,刘备精神一振,急忙道:


“先生此言正中要害,备飘零至今,已十数年,每每思之缘故,皆因无根基之地!”


“但不知当今天下,何地可为我根基?”


秦瑱闻之,并未说话,而是看向了徐庶道:


“不知元直以为当今天下有何地可为根基?”


徐庶见状,沉吟许久才道:


“凡根基者,要么名正言顺,要么民心依附。”


“观天下诸侯,无一不是乡中位上起兵。”


“主公乃幽州人,距离此地千里,且袁绍势大,不可图也。”


“虽为豫州牧,然则豫州大半为袁术所据!”


“如此看来,只有徐州之地可也。”


“从名义上,主公受陶使君之托,本当为徐州牧。”


“从民心上来看,如今吕布颇为不得民心,民心向刘而不向吕。”


“或可以小沛为根基,效仿高祖故事,击败吕布,重夺徐州!”


刘备闻之,连连抚须点头。


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


沛县乃高祖刘邦起家之地,以此地为根基,徐图徐州,再行起兵,或许就是他的宿命。


而秦瑱看着这对君臣,摇头一笑道:


“若是如此去想,则使君便是取得徐州,亦难稳居!”


“要论取徐州最好时机,乃昔日陶谦让徐州之时,彼时徐州尚未经受战乱,曹袁根基未稳。”


“如使君接受徐州,自可以此地成就一番霸业。”


“可如今,徐州之地久经战乱,早已破败。”


“使君今取徐州,须先败吕布,曹公见此,心忧使君做大,必然来攻。”


“此地既无雄关,又无险要可守,使君如何对敌他人?”


“再者,曹公今奉天子,若天子之名征讨,使君是抵抗还是不抵抗?”


“若是抵抗,则使君之行,与谋逆无异!”


“若不抵抗,则徐州顷刻便会化作他人所有!”


“如此来看,徐州之地如何能占据?”


这么说着,秦瑱不由感叹刘备的徐州情节真的很重,每次想要干大事的时候,都会想要夺取徐州。


可现在不是官渡时期,那个时候刘备杀车胄取徐州,那是有衣带诏背书的。


即便杀了车胄,对抗老曹兵马,那也是名正言顺。


现在这个时间段,刘备要是灭了吕布,那就是给老曹作嫁衣!


故而无论如何,徐州都是取不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