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魔鬼、女巫、行邪术……又或者异端(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在前些日子,你娘死了,是被我埋的。”


开口的那人,年纪约莫三十五,面容饱经风霜,但身形还算健硕,站在那里就给人点沉稳之感。


随着马努伊尔的开口,周边那些人的又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其中不少词汇被亚历山德罗斯听清。


魔鬼、女巫、行邪术……又或者异端。


……


在基督教体系中,不论是天主教又或者东正教,其实都绕不开一个机构:修道院。


修道院的历史,要比东西教会分裂早的多。


起初的时候,也就是三世纪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督徒逐渐从地下教会走向公开信仰,但基督教内部出现了“世俗化”问题。


许多信徒认为城市的基督教会已经过于妥协,无法真正实践基督的教诲,于是退入沙漠,追求禁欲和灵修生活。


通常来说,他们的生活要以圣经为指导,追求与世隔绝,彻底放弃世俗享乐。


这种“牺牲”享乐的虔诚姿态,又为这些“隐士”带来了特别的名望。


毕竟,在常人的眼中,越是虔诚也就越接近上帝,而一个接近上帝的人,理所当然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到了公元5世纪时期,对于主教们来说,他们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以至于自己的信仰被质疑,但“修士”群体,显然能替他们弥补。


大量的隐士,从沙漠中来到城市,在地位显贵的主教们支持下,在各地建立修道院。


这些修士们,有的刻意生活在穷苦中,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照顾病患掩埋死者。


这些近乎于“自残”的行为,既是他们虔诚的证明,也是在填补内心,使得他们愈发狂热。


毕竟那些都是“沉没成本”,他们愈是付出,也愈是虔诚。


乃至于到了公元5世纪的时候,已经诞生了诸如:柱上苦修、树上苦修等……


相传“柱上西门”能在16米高的柱子上,独自生活几个月。


面对如此“虔诚”的人,信众们又如何不被叹服,以至于推崇起来呢?


加上基督教体系中,又有代祷概念。


代祷指信徒或圣人代表他人向上帝祈祷,请求上帝赐予恩典、宽恕或帮助。


在旧约中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摩西为以色列人祈求。


前者希望耶和华不要毁灭所多玛城,只要城中有义人,就应宽恕全城。


后者是以色列人铸造金牛犊,耶和华欲毁灭他们,摩西为他们代祷,使上帝转意不降灾。


换句话说,“虔诚”的人在上帝面前,更有面子,能说些话帮忙走后门,貌似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许多富人们,也渐渐开始向修士们捐赠财物,提供膳食,希望这些“虔诚”的人,能多向上帝替自己美言。


许多事,一开始只是因为某些机缘巧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持之以恒践行之后,也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传统。


便仿佛成了什么天经地义,若想动一张椅子,怕不是都要死人。


在阿尔斯兰的带领下,没花多少时间,骑着马的盖里斯等人也就看到,他先前所说的东正教修道院。


远远眺望过去。


修道院坐落在一处山丘上,厚重的石墙围绕着整个建筑群,显得沉稳而阴郁,只有主教堂的圆顶镀金十字架在光线下闪烁微光。


与这有些阴沉的大地相比,便被凸显出了一丝莫名神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