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敕令骑士团的作战方针(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这些没有直接参与过萨拉丁大军的突厥人而言,还是相对陌生,一时间没有认出来。


他们还停留在一个旧时代。


……


战斗爆发时,正是正午,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夹杂着干燥的尘土味和汗水的酸涩。


敕令骑士团第一大队,在一处低洼的山谷中静候,他们身披重甲,面罩下的眼神冷峻。


远处,突厥轻骑兵正试探性地推进,手中的马弓已然拉开,弦上箭矢闪烁着寒光。


“稳住,不许开火!”大队长莫诺骑在马上,手持长剑,声音冷静而威严。


他抬手示意,士兵如雕像般纹丝不动。


敌人的哨探开始靠近,几名突厥骑兵策马加速,企图试探阵型的反应。


突然,第一声火炮的轰鸣撕裂了空气,浓烈的火药味随即弥漫开来。


霰弹四散,发出尖锐的破空声。


瞬间,几匹战马嘶鸣着倒下,骑手被抛飞,敌人的阵型顿时一片混乱。


对于未经训练的突厥战马而言,这突如其来的巨响犹如雷霆。


惊慌失措的马匹四处乱窜,队伍开始失控


一名突厥骑兵试图拉住缰绳,却被从身后飞来的霰弹击中,惨叫着翻落马背。


而敕令骑士这边的战马却稳如磐石。


为了让这些战马适应炮声,骑士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实弹训练,马匹早已将巨响视为司空见惯之事。


现在,这些高大的战马如同一堵铁墙,等待着冲锋的命令。


又是一门炮击,金属弹丸像死亡的雨点般倾泻而出,突厥轻骑兵的前排应声倒下。


血雾在阳光下弥漫开来,惨烈的场景令敌军更加混乱。


几名突厥人慌不择路,冲进步兵阵中,在步兵们的枪矛交错间,鲜血飞溅。


“Deus vult!”


见时机合适,莫诺高举长剑,带头策马冲入敌阵。


他身后的骑士们如同一道钢铁洪流,伴随着战马的嘶鸣声和铠甲的撞击声,直直地撞进了敌人的残阵。


突厥人尚未从炮火的震惊中恢复,面对这迎面而来的重骑兵冲击,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长矛刺穿胸膛,战刀劈开颈骨,敌军阵型彻底崩溃。


然而,莫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策马驻足望向在敌军溃逃的方向,冷静地举手示意停下追击。


眼下的他们是在陌生地域行军,并不确定周围是否有更多的敌人,而如果贸然追击的话,着装较重的敕令骑士并不具备优势。


这一幕幕,都被盖里斯看在眼中。


可以说,在这两年里,许多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愈发成熟起来。


这两年跟随着巴利安的莫诺就理解了一件事,敕令骑士团在战场上的核心其实既不是骑士也不是步兵,而是火炮。


敕令骑士团一千人规模,整整12门火炮,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而敕令骑士团的作战方式除非是有高机动需求的时候,否则都是围绕这些火炮来的。


5月份的时候,那时巴巴罗萨刚刚身死,盖里斯与巴利安就敕令骑士团进行过详尽的讨论。


那是在一间书房里。


“盖里斯,你说,面对撒拉逊人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胜算?”巴利安的声音低沉,带着疲惫,眼神却坚定。


他双手撑在长桌边缘,俯身凝视手中摊开的羊皮地图,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是,过去数十年里与撒拉逊人爆发过战争的地点。


盖里斯站在桌边,身影笼罩在烛光和阴影之间,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胜算……从不在于蛮力,而在于智慧。”


他的手指滑过地图上蜿蜒的河流。


“与突厥人作战,需要的是稳扎稳打。侧翼与后方,必须坚如磐石。如果可以,最好背靠河流。他们骑射如风,正面交锋是愚蠢的,但他们的弱点在于无法突破稳定的防线。”


巴利安当时点了点头,明白这都是经验。


盖里斯接着说道:


“东罗马人会用步弓去与突厥人对射,或者依靠他们的骑兵果断发起冲击。但我们不需要。”


“我们的战术更加简化——骑兵只护侧翼,步兵只护火炮。无论敌人如何挑衅,只要防线稳固,他们最终的进攻都会如水击石。”


巴利安默默点头。


然而,盖里斯没有停下,他的声音低沉,接着说道:“但与重步兵阵线交战,是另一回事。”


“重步兵的阵列密集,骑士的冲锋根本撼动不了。他们坚如城墙,但实心弹可以撕裂这种坚固的堡垒。”


“炮击会让他们的士气崩溃,阵型瓦解。而那时,才是骑士们冲锋的时候。”


“敕令骑士团的力量,不在于武艺,而在于服从。高度的服从!任何不听号令的冲锋行为,都是对整体的背叛,战场需要秩序。”


巴利安沉默片刻,长叹了一口气。


“这些话,你知道在某些骑士耳中有多刺耳吗?但你说得对。”


盖里斯在改变时代,旧的骑士时代在逝去,而新的骑士、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只是棋子与更加昂贵的消耗品。


作为耶路撒冷王国骑士的典范,他对此无力阻止,也不会去阻止。


1512年西班牙军队和教皇国军队进攻拉文纳,而法军将领也就是年仅22岁的加斯东,因为缺乏补给无法与敌军相持,选择了速战。


这次战斗中法军约有两万人和50门火炮,而联军方面是一万六千人和30门火炮,虽然人数较少但却修建了一座半圆形工事。


在那次战斗中,双方爆发了持续两个小时的炮战,仅联军一方的火炮就对法国步兵造成了2000规模的伤亡,以至于需要国土佣仆拿长枪逼着加斯科涅步兵才能勉强稳住阵型。


而火炮处于数量劣势一方的联军,则更加凄惨,西班牙骑兵在无法忍受敌军火炮后,擅自出击企图摧毁法军的火炮阵地。


而这种缺乏秩序与组织的冲击,对于法军敕令骑士而言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西班牙骑兵被轻易击溃,而法军步兵也发起了冲锋,在战事陷入肉搏胶着之时,敕令骑士们再度发起了两次冲击,瞬间击溃了联军。


这次战斗里法军阵亡达到了三千到四千五,而联军的阵亡则高达九千。


时代的确是变了,但之所以会变,那并非是单纯的多了火炮,单纯的有了火炮也不意味着能赢。


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有着优势的青铜金属炮,但还是被瑞士山民给冲翻了三次。


因而,在敕令骑士团有着如此优势装备的情况下,他依旧跟着过来,审视着莫诺的调兵遣将,确保他们不会陷入“唯武器论”的错误认知中。


这次遭遇战,是盖里斯前往拿撒勒途中的一点小插曲,但这个小插曲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是深远的。


在这次战斗之后,盖里斯花费了不少时间重新收拢部队,安排人手对伤兵进行治疗。


那些死于火炮和骑士冲锋的突厥人,则就地掩埋。


至于突厥人俘虏或者说是运气好没死的伤兵,盖里斯也没去苛刻的对待,而是按照战俘条例,安排了人对其看管。


战功的计算、伤员的救治、乃至于对尸体的掩埋,这些一系列的事忙活了好久,当这些进行的差不多之时,天色其实也到快傍晚了,不适合继续行军。


敕令骑士团一大队,直接就地安营扎寨,并安排起士兵的夜间执勤名单。


次日中午,在拿撒勒城门处,四十名武装侍从在前开道,然后是押解着突厥人战俘的侍从们,紧接其后的是炮兵与骑马步兵,而在这条行军队列的最后方是被四十名骑士簇拥着的盖里斯。


关于耶路撒冷王国击败了突厥人部族的消息,从昨天起就在拿撒勒疯传,敕令骑士们的英勇善战,也在民众里传唱了起来。


那些突厥人在确定了敌我力量之后,就带着他们过去一年里搜刮的财富连夜而逃,留下了一座无人驻防的空城。


简单的入城仪式之后,盖里斯代表着王国,接受了拿撒勒本地人的效忠。


当场承诺拿撒勒将会如耶路撒冷王国其他城市一样免除掉人头税,并且告诉市民们过几个月,等原先的加利利公国的人口清查完毕之后。


会组织王国君临议会下议院议员的补选。


加利利公国是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在耶路撒冷王国里的领地,通过联姻取得。


盖里斯作为雷蒙德的遗嘱继承人,从他手中接过冠冕的存在,自然也在法理上继承了加利利公国。


对于耶路撒冷王国而言,这其实意味着盖里斯势力的再度扩张,而且他人难以质疑。


就如之前安排的那样,加利利公国将会被转为王室直辖的领地,切割成郡还有选区。


无论是免去人头税,还是承诺议员选举,都是在安定人心,而这些政策也有效的加强了当地人对王国的归属感。


毕竟与“仁慈慷慨”的盖里斯相比,那些“邪恶”的异教徒简直就是世间种种不义的化身。


在将战俘收押之后,盖里斯安排莫诺去与拿撒勒本地人的代表继续接洽。


而他自己则在当地神父的带领下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圣母领报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