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强制上课(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话虽如此,萨拉丁其实也不敢说,就一定能稳居优势。


他这边的军队,固然在稳定的线性增长,但十字军那边,却可能翻倍增长。


与罗马教廷的教皇冕下相比,伊斯兰世界居住在巴格达的哈里发陛下,就确实挺不行的。


纵然这年头全球逊尼派总数有大几千万,可能与南宋人口相当,还多于天主教世界。


但哈里发的权威已经极度衰落了,属于是被名义上承认,但除去宗教号召外,无力直接通过行政体系干涉伊斯兰世界的各个角落。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世俗层面上,巴格达哈里发,已经混到巴格达城主的地位了。


甚至于某些时候,还有比较丢人的哈里发被直接赶出了巴格达城,连城主都不配当……


至于教皇冕下,纵然经常被赶出罗马,但其对地方教会体系,是存在一定程度任免权限的。


依靠着一个相对紧密的的跨国科层制度组织,在这个年头,教皇冕下是真的能在各个大国摇人,组织联军来十字军东征的。


眼下光一个神罗的十字军部队,就有一万到两万左右。


如果算上接下来可能会抵达的法兰西十字军和英格兰十字军,那么就极有可能超过萨拉丁的军事力量上限。


然而这还不是极限……


可以说,第三次十字军运动,是萨拉丁在以阿尤布王朝,一己之力对抗天主教世界,至于其他的穆斯林国家……大多都在划水摸鱼。


萨拉丁凭借着自己多达千万的人口规模,能在人力优势上对耶路撒冷王国打出一个碾压。


可在面对动员起来的天主教世界时,萨拉丁礼拜的次数都多了不少。


实在是其他穆斯林国家,都太过虫豸了啊!


先下手为强,这个想法同样不停的徘徊在萨拉丁脑子里。


而且,火炮的进展,在这半年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给萨拉丁提供了不小的信心。


……


在一间略微奢华的会客室里,巴利安手持着那份计划书,看向了一旁一言不发的盖里斯。


在巴利安的目光中,这位年纪不小的真英雄,显得自己有些畏缩、夹杂着一丝对盖里斯的敬畏。


确实,盖里斯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俗君主,巴利安也并未向盖里斯进行过任何效忠仪式。


从双方之间的关系来说,巴利安还是盖里斯的便宜岳父。


自己养女就坐在盖里斯的身旁,牵着盖里斯的左手。


但有些存在终究是特殊的。


对于一个有着浓厚先知崇拜的人类社会,在出现了一个被石锤的“神”眷顾的先知后。


实质上就是出现了BUG。


因为如巴利安这种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便是各种民族、各种人不听【先知】之言,然后受尽磨难。


偏偏盖里斯,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奇迹”,还做出过诸多预言,甚至有若神启一般,得到了许多智慧的启迪。


可以这么说,对于承认盖里斯先知身份的人而言,盖里斯不需要去下达任何命令。


因为他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可以记录成典籍,作为经书传承百代的!


本身就是神在人间旨意的化身。


“18%的债券利息……”


“这个不会有些高吗?这么一份长达五年的债券,其实便相当于将财富翻倍。”


“不高,这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对忠诚的奖励。”


“作为手段,我需要筹集这么一笔钱,用于建立一家投资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将会统筹提尔新城的开发项目。”


“至于什么叫忠诚的奖励,你应该也清楚,能在这个关头将钱借给王国的,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最为忠实的臣民。”


盖里斯的眼皮略微低垂,他话未言尽。


那家新成立的投资公司,所能做到的,远不只是建设一个新城区,而将在事实上拉开一个新时代的帷幕,也势必会成长为一头巨兽。


之所以采用债券融资,而不是预售股份,便在于盖里斯对这家公司,需要亲自把控一段时间。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对于这么一家新筹建的公司,能充满信心进行入股。


这年头也缺乏“法人”概念,不存在说什么有限责任一词。


提尔城新城区的建设,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这个迫在眉睫,不只是说对于提尔老城区的民众们如此。


而是对于蜂拥而至的十字军而言,如果没有一片容身之地的话,那么大量的人员非战斗损失,也就成了必然的情况。


在十字军抵达塞浦路斯的效果传递到提尔后,盖里斯所提出的新城区开发计划,以一种阴差阳错的方式,在议院中得到了通过。


那些贵族们不在意底层人是否有容身之地,没法意识到缺乏规划的城区,能对人的健康安全产生多少损害。


当然就算知道了,可能也不在意。


但他们清楚,如果远道而来的十字军,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话,那么光复旧地也就成了空谈。


既然已经要去建设一片营地了,那么干脆直接新建一个城区得了。


在十字军离开后,也能作为提尔的新城区。


盖里斯提交的计划书,是通过巴利安家族下属议员的渠道,被递交进议会的。


相较于该方案的完善,其他人提出的思路,就过于单薄与缺乏细节了。


由于盖里斯系统的考察了提尔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并对市场物价进行了调查,加之资金流动都有概念。


因而在盖里斯的新城计划中,从最初的资金筹备、建材运输、人力成本、审核验收都有提及。


属于一眼看过去,就完备到不像话,极具可行性。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18%的债券利息,使得议院里的老爷们,有了极其可靠的方式,来分润新城区开发所得的红利。


王国能否在五年后依旧存在,确实是一个未知数,但就算王国真的灭亡了,他们又能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哪里去呢?


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么方便的财产转移方式。


作为耶路撒冷的贵族,他们就确实与耶路撒冷王国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一家由王国做担保,抵押了大片土地,通过发行债券凑集资金,从而建设起来的有限责任制公司。


这种金融新事物的出现,总是让许多人心中打鼓难以理解。


这个年代,或许只有部分意大利人,才能够产生一定认知。


但如果把这么复杂的东西,简化成向王国借钱,并由王国提供高额利息的话。


便是最没文化的提尔城老城区市民,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对于缺乏财产转移能力的耶路撒冷贵族而言,如果能想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话。


就能明白这是一次没得选的赌博。


五年后,耶路撒冷王国依旧存在,第三次十字军大获成功,那么在座各位人人都有红利。


如果五年后王国崩盘,那么作为耶路撒冷的贵族,大伙还不如人人去死。


因此,盖里斯的计划书,早早的就通过了,包括相当多威尼斯与意大利商人在内,都对这份债券予以认购。


至于巴利安所在的伊贝林家族,又或者伊莎贝拉本人,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予以了莫大的支持。


现如今,公司的筹备工作,其实也已经完成。


盖里斯之所以出现在巴利安家中,更多的只是针对一些细节,进行更深一步的明确,与巴利安之间进行通气。


在尽力减少误会后,从而正式开土动工。


提尔城的新城区,依托旧有城区,在提尔的北部土地上进行初期建设。


当然,就目前来说,这里与其说是新城区,倒不如说是一片新军营。


相当一部分的德国十字军,已经追随着“红胡子”巴巴罗萨登陆提尔,并且参与进自身军营的建设。


……


阳光很是明媚,大海吹来略微咸腥的空气,在这么一片开土动工的土地上,扬尼斯觉得自己脑子有些晕乎乎的。


确实,一个人的命运啊,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还要结合历史进程。


许多时候,说不准人生的转折点,突兀之间便出现了。


两个月前,自己还在码头扛包,因为喝醉了酒与人斗殴被旅店老板赶了出去,无家可归。


两个月后,自己就入职了新岗位,作为一名“班长”,带着昔日的工友们,在这里进行倒木运动。


不是、这个,谁能想到当初和自己睡一个房间的兄弟,居然是巴利安家族的贵客,现在亲自筹建新城区。


自己还信了对方的话,拿着妮萨的钱,通了关系买到一点债券。


虽然这点债券总额不高,也就5金第纳尔,但不管怎么说,都证明了自己是王国的“自己人”。


因为存在利益捆绑的缘故,在政治上,他也被认为是可靠的对象。


哪怕没有盖里斯出面,这家“商会”中的人,都对自己充满了友善态度。


毕竟,貌似这家“商会”中,不论是管账的、还是工程师、又或者武装巡逻的帕拉丁,都或多或少认购了一部分的债券。


本来,他还担心自己和妮萨的那些钱有打水漂的可能。


但“商会”这边刚一开工,基于可靠这一条件,他就被询问是否要过来当一名班长,每个月能拿到三金第纳尔的薪资。


这钱看似不多,但却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扬尼斯,不必再去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能真的存下来钱。


似乎,未来在这一瞬间,就变得光明了起来。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烦恼。


如果扬尼斯想保住自己这份工作的话,就如当初似乎在喝醉酒后答应过盖里斯的话,自己要去识字、要去算数。


每个月都会有考核,考核不通过的话就会面临扣钱的可能,数次不通过,更是有可能被直接开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