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深宫天听(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强迫性地逼着赵颢写下这道诡异的奏疏,不是赵孝骞突然如有神助,而是来自前世的一点模糊的记忆。


北宋这个时期,赵孝骞能记得的内容不多,在他的记忆里,终宋一朝把文人抬得太高,把武人贬落到尘埃。


而最令赵孝骞印象深刻的,是北宋时期的变法,那真是……数十年来被君臣们搞成了一场场闹剧。


这个皇帝说新法好,换了下一任皇帝又说还是旧法好,新法旧法,几废几复,国家大事跟特么闹着玩似的,折腾得百姓叫苦连天。


支持变法的,反对变法的,朝堂上的新旧两党势力针锋相对,党争愈演愈烈,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年轻的官家有没有政治抱负?


他当然是有的,但他的抱负与太皇太后背道而驰,在太皇太后听政的十年里,官家从来都是无条件支持太皇太后推行旧法,打压新党朝臣。


但在赵孝骞模糊的记忆里,这位历史上还算英明的哲宗皇帝,亲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旧法,再次恢复新法。


只能说,这位官家是非常懂得隐忍的。


太皇太后在世时,官家是坚定的旧法拥护者,因为他年幼无权,太皇太后一死,他立马就翻脸。


朕,其实是个卧底!


没错,在邪恶的旧党里卧底已十年了!


十年!你知道这十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直到今日,哪怕太皇太后薨逝已半年之久,他也从未对外透露一丝打算复行新法的口风。


但是,赵孝骞知道,他马上要动手了。


在今后的一两年里,大宋朝堂几乎经历了一次大清洗,曾经被打压的新党朝臣被复用,无数顽固旧党朝臣被贬谪,被罢官。


而如今,正是官家打算复新废旧的初始时期,赵颢却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自己跳了出来。


一個亲王,在朝堂上其实基本没地位,本来存在感很微弱,可谁叫这个不省心的亲爹上了一道马屁奏疏呢。


官家正愁找不到鸡杀给猴看,正愁不知如何试探顽固旧党的态度,恰好看到了赵颢的奏疏,上面竟还写着“拥护朝廷继续推行旧法”之类的屁话。


不搞你搞谁?你自己送上门的啊。


赵孝骞几乎都能想象官家看到奏疏后的表情,必然是惊喜交加,仰天长笑的。


哪里来的二货,竟舍身甘当炮灰,助朕成就大事!


再一看署名,哦,我家二叔啊,那没跑了,就是你了。


天家亲自选择的棋子炮灰,简称天选之子。


…………


怀里揣着赵颢新鲜出炉的奏疏,赵孝骞匆匆朝王府门外走去。


走出大门,赵宗晟和大理寺官员仍在等候,赵孝骞上前行礼。


赵宗晟捋须,眼神充满探究意味:“都安排妥当了?”


赵孝骞含笑道:“是,多谢濮王爷爷周全,父王马上就出来。”


“子安如何处之?”


“父王无端涉事,小子欲为父王鸣冤。”


“鸣冤何所往?”


“禁宫。”


赵宗晟欲言又止,但还是叹了口气,道:“去吧,尔父入大理寺后,老夫自会让人关照,休教外人折辱慢待我大宋宗亲。”


赵孝骞对这位老头儿颇有好感,果然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此刻他已明白,为何千百年来的古人如此依赖凭仗同姓宗族势力了。


再次长揖一礼,赵孝骞转身便朝禁宫而去。


王府到皇宫有一段距离,但不算太远,赵孝骞决定步行,只带了几名禁军护卫。


无暇欣赏路边的繁华街景,此时的赵孝骞其实心里是有些忐忑的。


赵颢对他这个唯一儿子的信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没犹豫多久便选择将身家性命都交托给了他。


父子俩都很清楚,这道奏疏送上去,会在朝堂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祸兮福所倚。


这次针对王府的阴谋,未尝不是楚王府的一次机遇。


很快官家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卧底在旧党十年的人不止是他自己,还有楚王父子。


没错,楚王父子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也卧底十年了!


今日就是旗帜鲜明亮剑的时刻!


楚王一脉与官家永远是背靠背的战友!


穿过御街,赵孝骞和禁军护卫很快来到皇宫前。


大宋皇宫的规模其实不大,跟别的朝代皇宫比起来,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皇宫的中门是宣德门,那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平常情况下是不会开启的。


赵孝骞选择的是宣德门旁边的右掖门,算是皇宫的侧门。


右掖门外,禁军披甲,戒备森严。


赵孝骞令护卫停在原地,独自上前。隔着老远便掏出了证明身份的象牙腰牌,一边走一边扬声道:“楚王讳颢之子赵孝骞,代父呈疏,烦请将军代呈官家阶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