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舆论便是民心(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官明白,定会严厉己身,约束底下之人,绝对不会动建造堤坝一钱。”李大亮心中雪亮。


“还有就是,征兆劳役之时,要给所有劳役发钱,保证他们一家的基本生活,别把本是利民之事,变为了残民之事。”


服劳役也并不比服兵役容易,都是义务劳动。


主要劳动力被征调了,家庭就得不到保障。


也不能说大唐不好,四方拜服,这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古时生产力,已经注定底层百姓的不易。


最少,大唐百姓安定了很多,不用被入侵,可以安心种地。


但是又由于来自唐朝内部统治阶级的剥削,底层百姓始终是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家无余粮,在应对灾难之时,就会显得弱不禁风。


“殿下仁德,是万民之福!”


李大亮躬身一拜。


“殿下可还有何吩咐的吗?”


高文敏和骆宾王已经在门外恭候多时了,李大亮也识趣,准备告退。


“此次建造堤坝之行,可分派一些给工部侍郎张柬之担任。”


李承乾最后叮嘱着,张柬之要继续上升,肯定是要有功绩。


“那下官就此告退了!”李大亮一拜之后,将张柬之这个还未到任的侍郎记在了心底。


“进来吧,是有什么事吗?”


李承乾招了招手,高文敏和骆宾王二人踏入宫殿之内。


“坐下再说!”


二人也很随意的坐下。


“殿下,这是崇文馆赶制出来的时报。”


骆宾王将一张白纸送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记录的正是,今天在武庙发生的一切简洁要语。


“好,先印发一千份,传遍长安城中,之后在陆续让不良人传入各州县之中,让所有天下之民都知道国中大事。”


活字印刷术的生成,李承乾是有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实现皇权下乡,让大多数都民众都知道国事。


这能够避免有心人的煽动。


百姓并不愚昧,他们更多的是蒙在鼓中罢了。


因为信息差的缘故,就被很多别有用心之人操作。


这一张小小的纸张,却能起到稳固政权的重要作用。


“好,下去以后,我马上让皇家报社加快印发。”


骆宾王开口道。他如今是皇家报社的主编,文学斐然,也算是人尽其用。


骆宾王虽也是入仕,但并不通畅,也足以说明其能力了。


而在赋予皇家二字,就是让时报赋予了权威性。


在百姓的心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是不会弄虚作假。


“还有,时报之上不得只报喜不报忧,但是你们也要注意其中的尺度,让皇家社报引领百姓,而不是扩大恐慌。”


李承乾继续说道,他要全力引导舆论。


在古时,可千万不能小看舆论的力量,一个故事传来,就是谋反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