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崇文馆题诗(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读书人么,不叫偷,而是拿。


“此为绝句,冠绝长安!”


入此崇文馆,哪位学子又不是才学横溢,都无不被此诗震撼到。


“当为传世之作!”


“太子殿下,忧国忧民,却被污蔑谋反,何其不公。”


“我等学子,沐浴恩德,何以报之。”


“主受辱,唯死而已,我等学子,可还有那文骨。”


崇文馆内,全部学子都瞬间沸腾,就如同一堆干柴,被一株一点星火点燃。


太过了!


李承乾脸角抽动,一首诗有如何的号召力,这是李承乾想不到的。


文人的笔,武将的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提刀定乾坤。


只能说,李承乾太低估,文学传统对华夏的影响力了。


有多少热血之士,就为了一篇诗歌抛头颅洒热血。


“对,太子说的对,处江湖之远,也要忧其国,如今太子殿下被诬陷,是不是动摇国本啊?”


一人高呼。


“我等虽无半点功名在身,也当以我等文人的方式忧虑国事。”


“孟将说的对,我们要用我们文人的方式为国为民而谋。”


立即有学子附和道。


“各位,请冷静,我们如今坐立于崇文馆之中,讨论学识,研讨古今,终会有用武之地。”李承乾不得不出声制止,过犹不及。


这些东宫学子聚在一起,不是他指示也是他指示了,刚刚把谋反之事盖过,别又被这群热血的学长搞成逼宫了。


“今天国有危难,我等当是义不容辞,我们知道太子担忧的是什么。”


“我等,今日就退出崇文馆。”


有几个太学生当即站了出来,太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的生员,立于隋朝,是古代最高的学府。


东宫的崇文馆除了三品大员的子嗣外,最多的学士便是太学生,他们很多都是无官职。


“这,大可不必!”李承乾摇了摇头,这些太学生也都大只是十七八的年纪,正是热血沸腾的年纪。


“我等知道太子爱戴,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做的事,太子有太子的政务,我等有我的热血。”


那叫孟将的太学生昂首道。


“你叫什么?”李承乾问道,这人一身正气。


“回太子殿下,我姓张,名柬之,字孟将。”那少年回道,不卑不亢,微微躬身,以示尊敬。


“你就是张柬之?”李承乾惊道,这位也是大牛人,武后时期的宰相。


张柬之625年生人,少时勤于读书,喜欢钻研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


“殿下认识我吗?”张柬之一惊,从刚才的问话来看,太子并不认识他才对。


“我听人说过你,言你勤奋好学,聪识早慧,能成大器,你只有在这崇文馆内静下心来,将来必有前途。”


所有的学士都听出言外之意,那就是,将来太子登位后,必将会重用于他。


“多谢太子厚爱,但是大丈夫立于世间,有所必须为之,如果我现在改变自己的初心,他日还能成器吗?”张柬之一拜,而后和几位太学生转后退去。


“太子殿下,我等也自愿退出崇文馆。”又有几个学员躬身请辞。


一会的功夫,崇文馆就少了一大半点学士,几乎再也看不到一个太学生了。


这就是老祖宗们的傲骨吗?


这就是文人的风骨吗?


李承乾也不由反被震撼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