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第一次劝谏失败(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众所周知。


武帝的一生不是在干匈奴,就是在干匈奴的路上,堪称生命不息,干仗不止。


如此尚武的皇帝,不一定要求继任者像自己一样武德充沛,但绝对不喜欢一个怯弱畏战的储君!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刘据的回答其实已经有迹可循。


但他不想做一个只会逢迎皇帝的太子,在对匈奴作战一事上,他有自己的想法。


不吐不快!


御案前,刘据双手前伸,俯身一揖。


“回父皇,儿臣以为,匈奴要打,而且是猛打、狠打,直至对方消亡,或者一蹶不振!”


“但怎么打,要慎重!”


话音未落。


坐于上首的刘彻便凝神望来,盯着太子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方才颔首,“继续。”


“恕儿臣直言。”


刘据与其对视,不卑不亢道:“为先祖复仇雪耻,并非攻打匈奴的迫切原因,儿臣以为,铲除外患才是我大汉的第一要务!”


闻言。


皇帝勾了勾嘴角,又强行压下去,抬手点了点刘据,“大逆不道的话以后少说。”


“是,那儿臣现在还说不说?”


“继续!”


刘据接着道:“匈奴人是游牧部族,与我汉家天下的农耕截然不同,即使我们不打,他们也会南下劫掠。”


“既然注定是仇敌,肯定要打!”


“但战争并非儿戏,动辄要消耗无数民力、物力,打匈奴可以,但不能将国家拖入绵延持久的战争泥潭。”


“儿臣以为,攻打匈奴,应该用精兵强将!”


“不动兵则已,若动,力求大胜!以绝对的精锐,快速、精准的给予匈奴重创!”


话罢。


承明殿内久久无言。


唯有刘据一人的声音在回荡着。


宫女、内侍们纷纷低头掩面,暗自惊骇:‘这又是一个陛下!?’


也不怪他们会如此失态,实在是开国以来,把‘打打打’时刻挂在嘴边的天子,就当今一位。


然后。


今天好像又多了一个?


宫人们的小心思无人知晓,皇帝也不在乎,他只在意太子的想法。


“前半段…”


刘彻低沉的嗓音响起,“不管是少傅教你的,还是你自己想的,朕都看得出来,是你真心要说的。”


“这很好!”


皇帝甩了甩衣袖,睥睨道:“汉人与匈奴人,注定有一个要倒下!”


“但后半段……”


他话音一转,瞥向身前的刘据,眼神玩味起来,“朕难道不知道打仗要民脂民膏?不知道要用精兵强将?”


“你是不是还想说,精兵强将就是冠军侯、大将军?”


“哼!”


刘彻坐起身子,气笑道:“用的着你给他们说好话?朕比你看重他们!”


“行了,且去吧。”


听到了想听的,之后种种,就被皇帝当做了戏言。


他以为太子说起精兵强将,是在给自己表兄、舅舅敲边鼓。


事实上呢……不全然是。


现如今,只要提起猛将、精锐,确实绕不开他们两人,以及霍去病麾下有名的骠骑。


然而。


刘据的精兵强将言论。


一部分是建议皇帝老爹多用卫青、霍去病,另一部分的含义,是劝他别瞎鸡儿乱提拔将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叫帝国双壁!


武帝后期,大汉为何陷入战争的泥沼?除了皇帝自身固执的缘故,就是因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