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章 有轨马车(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昕还拿着镜子,听到苗娘子都这么说了,这才把镜子给放下,然后道:“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要给爹爹写信报平安!”


苗娘子便道:“你太宗文皇帝还跟他的儿子写信报平安呢。搞得你爹爹这两天都在说,你说,最兴来会不会也给他写信?”


赵昕便睁着大眼睛,对苗娘子道:“那苗娘子你说,我现如今写还来得及么?”


苗娘子也是有点没好气:“……晚了!”


赵昕:“爹爹呢!”


苗娘子便道:“你爹爹上朝应该还没回来。”


结果……一说曹操,曹操就到。


赵昕甚至都能听到走廊外面的脚步声了。


以及一些宫女行礼的声音。


赵昕看见自己两手空空的,连蕉都没带一梭,也是暗道失策,早知道在回来之前,先去扒拉一下看看有什么能带回来的。


只好走到门口,去迎接他爹爹。


而赵祯,自然也有被赵昕这一幅晒给了的样子给惊到。


“爹爹,我回来了!”


在赵昕打过了招呼,紧接着,又愣了足足两秒后,这才道:“最兴来怎么变成这样了!”


赵昕也是重复此前说过的话道:“这是我治国的证明!”


赵祯连忙先查看了一下赵昕的手手脚脚,还好,都在,他今日接到了奏报,说京西路一带又出现了起义军,横跨十几个州,他还有点担心,赵昕会不会脑子一热,就去打人家,或者是被别人给打过来了。


虽说此时此刻,赵昕离起义军应该还有至少数百里的距离。


可赵昕一个人在外面,赵祯也还是有点担心。


听到赵昕说他治国,赵祯也是觉得好笑。


“是是!知道你治国了!都给弄成这样了!”


赵昕又道:“我应该给你爹爹你写写信的,只可惜……那边什么也没有。”


赵祯倒也不怪他,只是道:“你有这份心就好!”


赵昕:“爹爹,我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赵祯便道:“什么主意?”


赵昕:“得爹爹你先给我准备一些工匠,还有马匹,还有铁。”


毕竟这有轨马车,比无轨马车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总得要做实验,给验证一下吧。


以前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曾经被西方人拿来使用过。


可具体它好不好用,这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如果是好用的话。


那至少……


可以适当地在陕西地区部署一些。


前线危险,那可以在后方布置。


即便是只能铺个一百里。


那也是好事!能省下一点人力,就省下一点人力,假若是能把原来十万人的徭役,减到只需五万人。


那这对当地的百姓而言,都是一件极善之事。


这刚回来,赵昕便又开始不安分了。


可赵祯还能怎么办?


自然只能是听他的。


很快……


便按照他的要求,把这工匠、马匹,还有铁给准备好。


不过这做实验,也已经是十多天以后的事了。


简简单单地做了一条两百步长的轨道。


然后用两匹马去牵引。


紧接着,一点点地往上加重物。


再在旁边,拿长得差不多的两匹马来对比一下。


显然!


虽说两者的速度,都差不多,但是在载重这方面,这有轨马车,明显还是比无轨的,要多出一倍的载重量。


只是……


考虑到这工程量有点大。


而且铁轨说不定会被人晚上给扒了拿去卖,所以,这要不要真的这样部署,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当然!


这有轨马车,若是拿来做一些城市周边的短程运输、观光旅游服务什么的,估计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也是有一说一,人家有钱人本来就有马,还需要你的有轨马车么?


至于普通百姓……


人家向来都是靠双腿走路的。


所以……


这城市附近几公里之内的业务,其实也不是很好搞。


赵祯也不知道赵昕做这个是拿来做什么的。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最兴来很有想法!


赵昕也是问道:“若是用这个运送前往西北的军粮,爹爹你以为如何?”


赵祯便道:“你这平整路面,铺设轨道,都至少得干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了。”


赵昕想想也是!


不过……


饭可以一点点吃,路可以一步步走嘛!


从长安出发,到陕西四路前线,距离大概都在四百里到八百里差不多。


这一点点地铺,那不也挺好。


一年铺个四十里,以工代赈,那也挺好。


而且……这有轨马车要是真要搞,那肯定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运送粮食,必须要考虑到更多其他的经济效益。


比如说,如果有了有轨马车,那对长安城附近百余里的百姓来说,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时空上,变得更加地靠近。


互通有无,也变得更加地方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