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九章 内在逻辑(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翌日。


各色人等坐满一堂。


这为了弄清楚价格的问题,也是多少有些‘兴师动众’。


这里离开封二百里,又近黄河。


赵昕是打死都不信,就值这么点。


而且……


这里是黄河的下游当中最靠上的。


即便黄河决堤要把开封给淹了,也不太可能淹这里。


然后……


在赵昕的一通询问之下,这当地的官员,立马就露出了马脚了。


这神色莫名地紧张,肯定有鬼!


再加上赵昕稍稍地一恐吓,就把什么事,都给招了。


正常来说!


肯定是一亩两贯的。


但是……


如果是官商勾结,那肯定就低了。


不过赵昕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你比如说,开封周边的百姓都不爱种地,爱逃亡。


因为你如果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这对你来说,说不定还是一种灾难,因为那样一来,你就不单单要交各种苛捐杂税,而且还得干徭役。


而徭役,则是从古至今,都是要想办法逃的。


比如说太宗文皇帝时,有人宁愿砍断自己的手脚,也不愿去服徭役。


足可见这徭役的可怕。


因此……


如果赵昕的目光能够放得再远一些,比如说,把目光放到京西路,更加靠西南一点的地方,那里的地价,甚至一百文就能买到一亩。


几乎大片大片的荒地,无人耕种。


那里曾经还住过一个在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人。


是的!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是那一带,百姓都逃亡了,土地只卖一百文一亩,关键,都这么低的价格了,都还没人要。


当然!


那里离开封已经有快六百里地了。


赵昕也是问欧阳修等人道:“他说的,是不是都是真的?”


欧阳修也是回道:“我大宋百姓确实逃亡严重。”


赵昕便道:“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何他们都不愿意留在当地,而是逃走?”


欧阳修便道:“大概是赋税、徭役太重了吧。”


赵昕则是道:“应该是贪污腐败太严重了吧。”


赋税徭役还不算可怕,但是如果再加上贪污腐败,这就非常地可怕了。


据这边负责拍卖工作的小吏的报告,本来,这一万五千贯的土地,是打算由当地的官府,跟当地的商人,一起压到一万贯,才出手的。


可谁知道……


突然杀出来一个内侍,直接在喊价喊到一万一千贯的时候,就直接买下了。


而且……


官家得知才一万一千贯,太少了,出于良心不安,直接给涨到了一万五千贯买下。


赵昕虽说才五岁,但是用他那锐利的眼睛,一吓唬,对方立马就把这些细节都给透露出来了。


不过这最多只能算是道听途说,不能算是确凿的证据。


因此……


即便赵昕想要严惩什么人,那肯定也是办不到的。


杜衍、欧阳修等人也把这些全都看在眼里。


跟好糊弄的官家相比,豫王殿下,可真的有点不太好糊弄。


他就认定了这里的地应该值两贯。


如果不值两贯,那肯定有猫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