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这国,迟早得亡啊(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估计没個三五年的,怕是不好弄。


事实上……


蒸汽机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当然!


你不去做,那就永远也做不成,你去做,说不定还有一丝丝的机会。


于是……


接下来,赵昕便让他爹爹给他找了一些聪明的工匠来。


然后组成一个攻关小队。


由赵昕亲自传授原理,剩下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


如此。


又忙了半个月多一点。


余靖给赵昕挑选出来的一百户百姓,这才出现在赵昕的面前。


赵昕当然得先听听百姓是怎么说的再说。


首先,向他们了解大宋的徭役以及赋税的情况。


其次,向他们了解如同他们这般,缺少田地,缺衣少食的人数的比例。


唯一令赵昕觉得欣慰的是,这大宋还不至于太糟糕。


虽说天下盗贼四起,但大部分,都直接被厢兵给收编了。


然后剩下的,还有极少一部分,则流窜各地。


这些人的数量往往只有几百人,一千人这样,因此往往起不了什么气候。


至于说,这些人要当流寇的原因。


情况无非也就两样,第一,天灾,活不下去,不得不落草为寇;第二,人祸,像是一些地方官长摊牌徭役过重,还有变本加厉的。


而且……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流亡,原来的州有三十个县,赋税徭役也是按三十个县来算的,现在逃了一半,就剩下十五个县了,可还是按照原来三十个县的来收,那这百姓的压力,自然也就成倍地增加了。


赵昕以为,这个问题也必须好好地解决解决。


估计怕是得重新划分州县。


重新统计人口。


可考虑到大宋这吏治问题十分地严重,这估计怕是想要一下子便实施起来,也是有点难。


讲武殿内。


赵昕一一听取了一百户百姓的真实情况,接下来便道:“既然你们都如此困难了,一年的收成,等交完了税,也就只够吃上半年不到,至少半年要挨饿,那你们以后就跟着我混吧。”


一百户家庭,喜出望外。


赵昕也只能是丑话说在前面道:“其实我也不是很富有,不过……若是你们能够努力工作,想来,这想要吃饱饭,还是没什么问题。”


一个个便道:“只要豫王殿下能给口吃的就行。”


赵昕便道:“有没有不愿意的?不愿意的,可以自己回去。我会让人给你们路费以及误工费。”


傻子都不可能不愿意。


赵昕看了看所有人,便道:“那这事就这么定吧!”


正好他的织布厂,也需要扩增人手。


此时此刻,也算是为国家的和平安定,做了些许贡献了。


不过……


赵昕怎么感觉有点不对!


话说,这庆历新政,不是范仲淹跟韩琦这些人搞的么?


难不成……


由于自己表现得太过于聪明了,以至于他爹爹直接把范仲淹、韩琦给无视了?


事实上,赵昕不知道的是,一开始赵祯让范仲淹、韩琦回来的时候,两人都是推托的。


甚至即便是回到了朝中,两人都是一言不发,只是照常地完成两府的日常事务而已。


并没有立马就提出要进行什么新政。


至于理由,也很简单,积弊太深,这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改过来的,而且阻力说不定会很大。


如果非要改,必须得有大毅力。


然而……


这两人大概是看出来,赵祯并没有什么大毅力吧。


赵昕对宋史了解极少,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