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团长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五章 年产千万吨的钢铁厂?(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不怪日军的作战参谋会说来不及了。


如果是第一道防线还在的话,那时候援军还有用。


甚至还能打一波反攻。


现在?


第三道防线即将崩溃,支那军都快打到司令部了。


还发起反攻?


现在还能组织多少人防守?


至于援军?


援军赶来的作用,怕也是给对方送人头。


“输了么?”及川源七中将一脸悲愤。


难道真的要考虑撤退了?


尤其是空战都输了,意味着接下来,他们得不到陆航的增援。


也扛不住对方的轰炸,差不多是输了。


“师团长阁下,我建议让司令官阁下,通知海航前来接应,否则我们只能被动挨炸,恐怕都撤不出去。”旁边的作战参谋看了一眼局势,想了想说道。


闻言,及川源七中将觉得对方说的很有道理。


“嗯,立刻给南方军司令部打电话,让他们派出海航支援。”


“哈依。”


………


河内,原先只是一个很破旧的小城市,如果不是这里有法军的总督府,恐怕根本没有人会在意。


当然这里唯一的好处就是良田特别多。


所以农业非常的发达。


只不过工业才是实力的象征。


所以除了发展农业以外,寸云生也在努力发展工业。


自从驻守河内之后,这里也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原先老旧不堪的房屋基本上都被推翻重建。


当然对于这些被拆迁的房屋,寸云生自然不会让他们吃亏。


每个人都拿到一笔赔偿,足够他们重新另盖一栋漂亮的房子。


花费这么大的代价,那就是将从德国那边弄来的工业设备集中起来,打造一个工业园区。


所以自然不可能让这些破旧的房屋来影响美观。


可以说,这段时间前线打的热火朝天,河内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数万人在这里修建各种房屋。


包括各类住宅,以及厂房,火车站,公路等等。


原本还有些死气腾腾的河内,此刻变得热闹非凡。


从北面过来的移民,有些受不了种田的苦,开始琢磨着弄点小生意。


当看到工地数万人忙碌着,他们决定在工地外搭建流动贩卖点,专门卖各种小吃。


靠着这些工人的消费,也挣了不少钱。


甚至不少人还娶了媳妇,盖起了房子。


只要赚钱,自然就会引起跟风,没多久,很多人都知道河内充满着巨大的商机。


无数的行商,大商人,资本家纷纷踊跃而来。


可惜寸云生直接将河内的土地锁死,不准交易,所有需要建厂的,都需要审批,只有同意之后才能办厂。


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号,这一天,寸云生忙完手中的事,决定出城去北面看看工业园区的进度。


毕竟开工都有一个月了,也该看一看建设进度了。


毕竟,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于他来说是异常的重要,这些设备可是他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弄来的,所以绝对不容有失。


所以他是一点都不敢怠慢,时时刻刻的放在心里。


出城往北行驶差不多一百公里,就是工业园区。


这段路,已经开始修建公路,当然并没有完全贯通,但不少地段已经全部铺上水泥路,汽车在上面高速驰骋。


不过有些路段还是土路。


毕竟水泥的产量不够,只能先用土路替代,等到后续水泥产量提高,再继续建成水泥路。


一路上寸云生看到许多赶着马车的商人,上面堆满了物品,看样子是想去工业园区挣一笔。


对于这些行商,寸云生只有一个评价,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他们,好在寸云生知道这些行商挣钱也不容易,收税也很低,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光靠他一个人来调控,实在是太慢了。


有些小细节,就需要这些行商自发调解,不得不说,寸云生的低税收,没有任何的盘剥,倒是让经济流通的速度很快。


尤其是那些建设园区的工人,拿着高工资,第一时间就是购房,然后添置物品,一时间让行商赚得盆满钵满。


“等公路修好,城际之间的客车也要弄出来,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之间的交流,经济才能更好的腾飞。”看着路上稀少的车辆,寸云生微笑的说道。


一切都在美好的发展,让寸云生不由露出一丝笑容,等客车出来之后,那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不过想要守住这一切,可不容易。


为了不让工业园区遭遇轰炸,寸云生可是费尽心思。


调了一个高射炮团驻扎,同时要有一个大队的战机随时支援。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步兵团拱卫。


不愁吃不愁穿,还有高工资可以拿,北面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都跑过来讨生活了。


等离工业园区还有差不多十几公里,就能看到远处几十个巨大的烟囱。


在这个时代烟囱就是工业的力量,而烟囱就是钢铁厂的代表。


意味着对方可以造出钢铁。


钢铁能造的东西就更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