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贤妻良母型的少妇通杀一切!(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马球会将启。


而这还未曾披露的“内幕消息”,自然不是林噙霜这个妾室能瞎琢磨出来的。


想来想去,林噙霜决心还是动用自己最擅长的手段——让盛紘充当自己的马前卒。


由于天气原因,卫恕意的身子状况再度转差,因此盛紘近些日子的重心重新回归到了林噙霜身上,一个月里差不多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住在林栖阁。


卫恕意——懂不懂什么叫版本英雄?


是夜。


林噙霜便同盛紘说起了白天的见闻。


盛紘自然明白林噙霜的意思,当即表示去王若弗那问问。


其实很多事盛紘都心知肚明,毕竟官场上的人精,怎么可能不明白家里的弯弯绕绕。


不过是对林噙霜太过宠爱,将其当作自己两情相悦的挚爱,又是因为王若弗说话做事实在不讨喜,盛紘才听之任之。


第二天放衙回家。


盛紘便去了葳蕤轩,同王若弗问了问。


听盛紘这样问,王若弗登时便明白了这是林噙霜那个贱人的主意,不过想到华兰的再三叮嘱,王若弗才勉强压下怒气,不情不愿地“主动”跟盛紘说道:


“过几日吴大娘子要办马球会,华儿和文远同我说了,让我们把家里的女儿都带上。”


说着,还是略带酸味地说道:


“话都说了,你去找林栖阁的那个‘回禀’去吧。”


盛紘本来都已准备再度面对王若弗的“口吐芬芳”,没想到竟意外地只得来了几句阴阳怪气,不由地也不觉着刺耳,反倒觉着王若弗转了性子,心里还有些开心。


吴大娘子的帖子制作完成,派人送到了各家大娘子家里。


与此同时,吴大娘子马球会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汴京城大娘子圈。


王若与作为世代簪缨的王家嫡长女、康家大娘子,自然也是提前收到了消息。


不过随着两家老太爷离世,后辈家族子弟没有撑起门面,所以王若与虽然比旁人早些知道马球会的消息,但是却并没有收到邀请的名帖。


去参加吴大娘子当然欢迎,不过专门的围帐却是没有,只能在只挂了一层帷幔的露天处落座。


除了在心里暗骂吴大娘子狗眼看人低,王若与也只能悲叹自己所托非人,遇上了康海丰这等不上进的。


甚至到了现在这把年纪,依旧是人老心不老,前不久又不知从哪处勾栏瓦舍里寻摸出了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角儿,入了自家家门。


康海丰:生命在于运动!


不过好在有王若弗这个好妹妹。


听到王若弗说,盛家一家儿女连同在家里书塾念书的学生们,都要一起去马球会上,王若与当即就起了心思。


只是简单说了两句,就便让王若弗同意了自家把家里女儿一同带去。


王若弗想着反正杨文远给自家留了一处围帐,位置肯定是够的。


其实对于王若弗先前说的话——杨文远是在扬州时和华兰看对眼。


王若与却是心中不怎么相信,觉得是王若弗怕自己女儿也和华兰一般高嫁到侯府。


毕竟杨文远传出的名声里并没有“见色起意”这个选项,多半是来汴京之后的事,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通过第一次马球会才勾搭上的。


所以,王若与也想趁着此次机会,为自己女儿寻个好人家。


对于自己的两个女儿康允儿和康元儿,王若与还是颇为满意的。


除了大女儿康允儿性子软了些。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自己这个母亲日后自会帮她把关。


……


三日后。


盛家休沐日,马球会如期举行。


如今是秋末冬初,冬日的冷风已经开始轻微肆虐。


又是一大早。


因此等杨文远、华兰夫妻俩,和杨如锦一起到了马球会的地方,在场人多是穿着加厚的锦衣。


至于陈大娘子……


刚才去接的时候,陈大娘子言说身子不爽利,所以没有跟着一起来,而是让杨如锦独自跟着过来。


但一向善于观察的杨文远,从自家叔母一脸迫不及待地把杨如锦送出门的表现,丝毫看不出来有什么困乏的,只有用力掩饰的迫不及待。


再从杨如锦那得知叔父杨宇卿昨日、今日休沐……


杨文远很有理由怀疑自己叔母身子不舒服的真实性,怕是太……


该死的中年爱情,和在家碍事的倒霉女儿!


眼见华兰想要推了今日的马球会,前去陪护身旁,杨文远赶忙拉住,说叔母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休息,这才成功劝了下来。


杨文远:叔父,不用客气,这都是身为侄儿该做的!


将马车停在马球场内划定的区域,吴大娘子此时正好接待完前面的英国公夫人和她家的独女,张桂芬,立马转身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说起来,这位英姿飒爽的将门虎女,其实已经快要许给了浔阳郑家,忠敬侯家的嫡次子,郑骁。


英国公府张家和忠敬侯府郑家两家都是老相识了,是能在朝堂和军中互相打配合的关系。


两家家世相差不大,而且朝堂上的政见很是贴合,再加上张桂芬和郑骁自小在父辈的引领下相互认识熟悉,所以虽然婚事还没议定,但在所有人眼里,张桂芬和郑骁已然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如果没有原本时间线里的新官家,出于政治考量,在中间横插一脚的话。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


新皇登基后,为了稳固皇权,坐稳皇位,急着拉拢朝堂重臣,特别是手握军权的武勋们。


而拉拢人心的最好手段莫过于联姻。


而当官家的目光扫过满朝文武,陡然发现张家和郑家各有一个待嫁、待娶的适龄男女,这自然是入了皇家的眼。


于是当即将这一对金童玉女拆开。


张桂芬被许给了新皇后的弟弟沈从兴。


郑骁则迎娶了新皇后的妹妹,小沈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