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八章 积英巷三驾马车、林栖阁的道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虽然没有如盛紘那般,对于动用女子嫁妆的行径深恶痛绝,但华兰这才刚入门,纵使杨文远脸皮再如何厚,也不至于对华兰的嫁妆起了心思。


挪用虽然不会,不过既然华兰已经“夸下海口”,杨文远自然得让其如偿所愿。


待两人进了樊楼,立马就张罗了一大桌子菜肴。


华兰自是吃不了多少。


所以食物多半入了杨文远的肚子,剩下的又给长青打了包。


见没有浪费,华兰嗔怪的脸色才稍缓。


不过到了最后付账的时候,华兰终究还是难免露出肉疼的表情。


眼见身家过亿的年轻富婆,好不容易请次客,居然还满脸不舍,这登时惹得杨文远直发笑。


不过杨文远这倒不是嘲笑,反而觉得有种反差的萌感。


以前不理解那些已婚男士为什么喜欢出去吃饭让妻子去买单,杨文远今日算是体会到了些许。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结了婚之后,仿佛周边的所有事都安定了下来。


杨文远每日早起上课,傍晚归家。


华兰则是在杨文远出门念书时,开始打理府邸。


之前在孔嬷嬷那学的插花、裱画的手艺也算用到了实处,让整个平阳侯府,特别是梓泽居,重新获得已然缺失了好几年的生活气息。


特别是华兰平常待人勤奋亲和,对待原先府上的老人同自己带来的陪嫁女使都是一视同仁,这也让女使、仆人做起事来都是不一样的精神头,一片欣欣向荣。


一个家里有没有女主人,整体感受和直接观感都与之前截然不同。


是一种家的感觉。


而侯府的事又不是一大团乱遭子,华兰大多时候只需吩咐,所以总有忙完空闲的时候。


这时候杨文远便伙同华兰,坐上“专车司机”长青的马车,一起去往盛家。


倒也不频繁,只不过是每旬两三次而已——^^。


盛紘自是有些意见。


毕竟有哪户人家出嫁的女儿这么频繁回娘家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女儿同女婿闹脾气,回娘家诉苦来了呢——王若与那个不同寻常的“人物”自是不能与之论说。


不过每当盛紘有意见,就被王若弗用“是你先前拍着胸脯应下的!”这句话堵了回去,也是让盛紘有口难辩。


毕竟当初确实是答应了,但之前只以为是一个月最多回个一两次。


哪曾想借着杨文远读书的便利,这么“顺路”。


盛紘:王若弗,你变了,你以前没这般头脑的,伱到底吃了什么药!


偏偏杨文远也没意见,反而是乐见其成。


况且明年杨文远春闱一过,自然也能恢复常态,无妨!’


这么一想,盛紘顿时感觉好受多了。


果然,既然已是无法反抗,那不如躺下来静静享受!


华兰能经常回盛家,心里自然是高兴万分。


她虽然还是那股“守财奴”的脾性没变,但那都是对外面的,对待自家人,那是格外大方。


第一次跟着杨文远“顺路”回家时,还给家里每个人都带了首饰礼盒,就连林噙霜和卫恕意都没落下,这让盛紘心里更是好受许多,“躺平”的更是理所应当。


华兰还隔三岔五就带着妹妹们去樊楼改善一番伙食,而杨文远他们则只能在家读书,吃些华兰带回来的“残羹冷炙”。


这三两头地回娘家,一度让盛家生出些和谐互爱的氛围。


直到那一天……


十月初。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科确定在明年春闱之后重开的消息,已经渐渐在汴京城上流圈子里传开。


此举是为今年年末,大周的最后一次大朝会正式将“武科重开”的消息昭告天下,提前预热。


随着日子往后,通过各种渠道,这消息便会往汴京城下层民众中传开,继而扩散至整个大周境内。


直到官家正式颁旨,开始实行。


这也算是居住在天子脚下的隐性好处。


关于朝堂即将施行的重大政策,若是有心,你总能比外地知晓得快些。


这也算是朝堂每当有大动作的先前一步。


不过武科重开虽是朝堂大事,但由于盛家书塾的学生们并不是其受众群体,除了时刻关注朝堂讯息、国家大事的长柏,以及算是始作俑者的杨文远之外,其他人并不感兴趣。


只有庄学究稍稍提了一嘴。


但若是恰逢其会,自然也没人会拒绝——当然,长柏除外。


这厮似乎是古代版的宅男,相对于外出游玩,他更乐意在家钻研字帖,亦或是看书。


不过有杨文远、顾廷烨和长枫这“积英巷三驾马车”在场,长柏自然是拒绝不了的。


一个他都遭不住,更妄逞三人轮番上场蹂躏。


索性干脆利落地败下阵来。


马球场这种热闹要去自然得一起去。


郎君们这边有杨文远通知。


女眷那头自然是由华兰邀请。


林栖阁。


林噙霜一袭紫色缎面锦衣,团扇轻摇,站在墨兰身后翘首以盼。


墨兰则是坐在桌案前,调膏击拂。


显然是林噙霜正在教授墨兰点茶。


点茶是一份讲究耐心和眼力的手艺。


虽有孔嬷嬷的教导,以及林噙霜这位“茶艺大师”的时刻点拨,但墨兰根子里的脾性却是怎么也丢不掉,以至于如今的技艺仍然不完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