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武科背后的各方谋算(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官家和文官们看到这份奏章,不由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特别是看到最后的武进士官职,建议授予官阶:


武进士——承信郎,从九品


武状元——忠训郎,正九品。


没了!


没错,就这两个!


选拔条件降低了,但同时官职也相应降低。


还附带着一条立马入伍历练的指标。


这与其说是重开武科,不如说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军队选拔。


相比于募兵提了点档次,相较于原本武科则大大降低。


对着这奏章端详了许久,诸位阁老们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犹犹豫豫讨论了许久,还是没得出个结果。


不过最后看在是杨宇卿提名的份上,官家和文官们才应许。


不过只答应明年先试行一次,之后再做打算,颇有些打发臭要饭的既视感。


至此武科事成。


明年科举殿试后,便开始加急办理。


武科的具体考试日程还在商酌,不过大致框架已经确立。


按照原本武科的模子,设立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核制度,至于教材书只有一本《武经七书》,还正在删减中。


至于考试时间,则预定在明年冬初之前完成。


一月一试,就武科来说时间很是充裕。


只有贴合自身利益。


任何看似不合常理的诉求。


最终也能征得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这一场修改后的武科,渐渐拉开帷幕。


……


杨文远告知王若弗这件事,其实也不在乎什么泄不泄密。


毕竟等这段时间关于武科的具体章程确定好,朝廷就会开始对外放出武科重开的消息。


可能会晚那么一两个月。


不过就算被人知道了,对于杨家而言也只是件无伤大雅的事。


随着杨家圣眷正浓,言官们如同苍蝇闻……如蚁附膻。


为了展露自己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美好品德”,潮水一般的弹劾奏章递到了官家桌上。


弹劾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所以就这点失密的小事,相比于弹劾“贪墨军饷,倒卖军械”,“新任平阳侯贪恋老妇,恐有顽疾”之类的奏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多再被罚俸一年,或是两、三年?


杨文远估摸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大概率是领不到大周发放的侯爵俸禄了。


不过杨文远虽然不怕,但却不好让王若弗对别人说。


万一王若弗把这消息当做人情告知别人……


人家兴高采烈地让自家儿子参加武科,最后中了进士。


结果刚高兴没多久,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兵部和枢密院的共同调令——调往灵州入伍。


那时候灵州肯定已经打了起来。


要是那人再一不小心战死,事情就大条了……


等到人家事后反应过来,恐怕连杀人的心都有了。


所以杨文远才会让王若弗别和别人说。


不是怕连累我,是怕王若弗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王野。


杨文远已经将其中的利害同他说清楚了。


灵州那虽然危险,但军功很容易挣,晋升也容易,还有杨文彦在那照看着,没有旁人那么危险。


王野听完话,倒是没有考虑那么多。


一听到有仗打,双眼直冒光,一脸的兴奋,俨然一副战争狂人的模样。


杨文远很怀疑自己说的好处王野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听到可以打仗那就没了。


和王野一样。


王若与对于王若弗的话也只是有选择的听。


要命?危险?


王若与捕捉到其中的关键词。


突然,她脑子里灵光一闪。


武科我儿子用不上,但其他“儿子”可以用上啊!


康家的那些庶子们大了,眼见着都是要娶妻生子的年纪。


但王若与的丈夫,康海丰康大人只顾着自己爽,对于庶子庶女们向来是从来不管的。


所以他们的求亲嫁娶,彩礼陪嫁都是要王若与来想办法。


而刚从妹妹王若弗这听来武科重开的消息,却是让王若与心中一动。


‘若是把家里的庶子们都送去考武科,到时候若是出了什么三长两短……不谈全没了,就算少了几个,对自己也是好的啊!还能让他们走武官的路子,断了他们心里那不切实际的念想,更是一举两得!’


王若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不由得暗自激动。


正好提前得到了消息,自己这段时间好吃好喝的供应着,让他们提前准备,说不得都能塞到军队里去!


康海丰那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这是自己辛苦得来的消息,说起来还是为他们谋个出路,如何使不得?


就是有些可惜了,现在和那杨文远的关系不近。


不过现在也不迟,武科还在明年呢。


到时候让他把考过的人往偏远、危险的地方送,西夏边境不一定,流放岭南也是好的呀。


王若与心里打定主意,转而朝王若弗笑道:


“妹妹,姐姐这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若弗分外豪爽,回道:


“都是自家姐妹,姐姐但说无妨!”


王若与亲切一笑,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开口道:


“是这样的,妹妹你不是说明年武科重开吗?我那家里的几个庶子你也知道,年纪刚好合适,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既不是读书的料子,家里也没有旁的事给他们做,所以我想着把武科的事告诉他们,提前一两个月知晓,多少也能增些把握。”


王若弗没想到自己姐姐居然这般为庶子考虑,这可是连自己都做不到啊!


王若弗无视长枫就不错,怎么可能还特意为他谋前程。


我看以后谁还敢拿庶出说事。


污蔑我姐姐行事不端!


王若弗当即响应王若与的请求,点头道:


“都是自家人,只要不往外传,不妨事的。”


王若与肯定道:


“家里的那些庶子庶女们平日里都是我养着的,最听我的话,我让他们缄口,他们一定不敢往外说。”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