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物尽其用(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人这话一出口,杨文远哪里还不明白这应该就是王若弗叔叔家的人。


说不定还是王若弗的堂兄之一。


那这样说来,那两个布衣便是他家特地派来城门口守着的。


刚才看到自己一行人进来,便急忙回去禀告去了。


弄清事情原委,杨文远当即也客气道:


“可是王家叔叔?在下杨文远。”


“王家王卓!”


听杨文远说完话,王卓这才确定了眼前的车队便是自家堂妹所属。


堂妹之前来信中说,侄女华兰许的人家是汴京城里一家杨姓勋贵。


而眼前的青年便是那杨家人?


看着杨文远俊朗的脸庞,年纪也差不多,王卓有些怀疑眼前这人就是华兰的未来夫君。


但随即他立马将这个怀疑抛之脑后。


华兰要嫁的是勋贵嫡子,怎么可能千里迢迢特地来洪州一趟?


王卓觉得自家没这么大的脸。


来的应该是某个顺路的杨家旁系,王卓心里暗忖。


这时,后面马车上车帷掀开。


发觉马车停下的王若弗从里探出头,王卓也循声望去。


四目相对,许久未见的两人立马就认出了对方。


“堂兄?”


“若弗?”


王若弗急忙走下马车,王卓也快步上前。


大庭广众之下不好叙话,因此简单寒暄后,王卓便在前头引路,领着众人去王家。


王若弗的叔叔名叫王顺卿,膝下有嫡子两位。


次子外出经商,一家在外。


如今家里剩下嫡长子王卓一家。


王顺卿家虽然没人踏足官途,但早年靠着自家哥哥的余荫,以及自己的经商才能,也是早早成为了洪州的一大富商。


不过自从哥哥去世后,王顺卿察觉到嫂嫂王老太太的怠慢,以及王衍和王若与的不待见后,便自觉和汴京那边断了联系,只有过年时才会送封信过去。


像王顺卿这样的人世间少有。


这也是他为何收到了王若弗的来信,却不愿去汴京的原因。


一是怕王老太太几人不乐意,认为自己是硬要蹭他家的富贵。


第二则是最重要。


怕因为自己出席,让王若弗这个他自小当做女儿宠的侄女丢面。


本就是把女儿高嫁进勋贵家。


若是礼数再不周到,把自己这个离得这么远的商贾叔叔请去,恐怕人家更瞧不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因此对于这个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侄女,王顺卿能做的只有适时地退居一隅,不拖后腿。


当初王若弗连来几封书信,惹得王卓意动,想要去汴京赴宴,但是得来的只有王顺卿的训斥。


“你若是真心,此话休要再提!”


王家门口。


府门在王卓出门后就已经大开。


头发白了大半的王顺卿站在门边,翘首以盼。


这使得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


不明白在洪州向来享有盛名的王老爷子为何今日站在门口,府门大开,像是在等人一般。


听说王家在汴京都有人脉,洪州还有什么人值得王家这般对待?


难道是开门迎吴知州?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