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张良伯乐合体?黄祖背后有高人?老刘,咱抓紧时间破江陵吧!(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奉孝言之有理,我竟是忘了孙策!”


“此子用兵有其父孙坚之风,远非刘表可比,有他入局,刘备便是遇上了真正的劲敌,焉想轻松独吞荆州!”


曹操阴沉的脸色,此刻也转阴为晴,嘴角微微上扬:


“狮儿难与争锋,孙坚这个儿子,吾尚且要忌惮三分,何况刘备。”


“好好好,就让刘备与孙策在荆州鏖战去吧。”


“待吾收拾吕布袁术,打赢了袁绍,回过头来再收拾他二人!”



夏口城下游。


旗舰上,孙策正拳头紧握,脸色恼恨的望着上游。


只见上游江面上,三道铁锁横亘在江面之上,阻住了他水军西进之路。


这三道铁锁,乃是黄祖打造,用以阻挡他进军夏口所用。


为破这铁锁横江,他只得派出数队人马,驱船驶近,妄图将铁锁砍断。


却无一例外失败。


上游停泊的江夏军战船,以及两岸旱营的弓弩手,可从三面对驶近铁锁的战船进行乱射,压制得他们根本抬不起头来。


几次冒死尝试,折损了数百士卒后,却尽皆败下了阵来。


眼前,大将凌操的一次进攻,又是败归。


“黄祖此贼,竟有这般智计,想出了这铁锁拦江的计策!”


孙策拳头击打着船壁,口中咬牙切齿,眼神既是惊异又是恼恨。


身旁周瑜眉头深锁,摇头道:


“黄祖徒有虚名,根本不可能想出这等异想天开的手段,必有奇谋之士为他出谋划策?”


奇谋之士?


孙策眼眸掠起疑色,回看向周瑜:


“黄祖麾下,竟有如此厉害人物,能想出如此奇谋?”


周瑜思索半晌,却再次摇头:


“黄祖的虚实我们早已刺探清楚,他麾下绝无人能想出这等手段。”


“纵然是那蒯越在此,也没这个本事!”


孙策目光再次回望向了铁锁阵,眼眸中疑色更浓。


“主公,公瑾,我们何不用火攻烧熔铁锁。”


“或者沿两岸西进,攻破敌军旱营,将铁锁折断。”


身后沉思已久的老将黄盖,忽然进言。


“公覆老将军所言,我其实早已想过。”


周瑜抬手向铁锁阵一指,却道:


“自古用火攻,要么借助顺风,要么借助顺流之势。”


“我们处于这铁锁阵下游,又如何用火攻?”


“到时稍有不慎,岂不反烧了我们自己?”


接着周瑜又指向两岸,说道:


“黄祖选择设置铁锁之地,北岸有云山,南岸有西塞山,皆有山险可恃。”


“他在此间设营安设铁锁,就是为借助山险,好阻挡我军从陆上进攻。”


“不得不说,黄祖此贼,对地形运用之妙,当真是了得。”


献计皆被驳回。


黄盖眉头凝起,眼中涌起了深深困惑:


“当年文台先公,虽亡于黄祖的流矢之下,但此贼将才智计皆是平庸无奇。”


“怎时隔多年,此贼一夜之间竟变的如此了得?”


“怪哉,怪哉啊~~”


黄盖是啧啧称奇,百思不得其解。


孙策则深叹一口气,脸上掠过几分无奈:


“看来我们确实是低估了黄祖此贼,然事已至此,我军已是有进无退。”


“不管用什么手段,付出多少代价,都要给我破了这铁锁阵!”


“黄祖我必杀,夏口我志在必得,我绝不能让刘备独吞荆州!”



襄阳城,州府。


一场酒宴正在进行。


郭攸之,习桢,杨仪,冯习…


列席的这些人,都是萧方为刘备举荐的襄阳人才。


“若无景略,吾焉能有今日英才济济,齐聚一堂的盛况啊…”


刘备心中是感慨万千。


回想当年身为徐州牧时,天下大才皆是绕着自己走,麾下是武不过关张,文不过孙简。


再看看眼前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盛况,他不禁有种恍惚若梦的不真实感。


“报——江夏急报!”


亲卫高举战报,兴冲冲入堂。


“孙策率数万大军入侵江夏!”


“黄祖于西塞山一线,设置铁锁横江,已成功阻挡孙策西进!”


这一道消息,立时令堂中一片议论。


刘备眼眸一亮,忙是接过密报,迫不及待的细细审视。


尔后便哈哈大笑,叹服的目光看向萧方:


“景略,你送给黄祖的这道铁锁横江之计,果然是帮他挡住了那小霸王!”


众人一片惊奇,目光皆是看向萧方。


什么铁锁横江,什么送给黄祖的计策,听得众人是云里雾里,全然不知所以。


萧方却淡淡一笑,酒杯向南一指:


“小霸王为铁锁阵所阻,量那周瑜一时片刻,也为他想不出破解之策。”


“主公,我们抓紧时间,挥师南下攻取江陵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