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97章 绝不低头!苦一苦百姓,给我撑下去!打不过认怂不丢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些前来投奔的荆州士人,也被他安置得当,关系梳理的恰到好处,帮云长他省了大麻烦。”


“阿亮这孩子,军师你再多栽培教导几年,必成王佐之才呀。”


中军大帐内,刘备拿着关羽的来信,口中是啧啧称赞。


原来此番南下,萧方自然是要将诸葛亮带在身边,随时教导历练的。


但出征之前,老刘提到过,关羽镇守宛城,统军治军方面没什么问题,但在治政上却略有吃力。


尤其是在处理与士人间的关系上,关羽过于刚直,欠缺几分手腕。


萧方倒也不奇怪。


人无完人,谁都有短板,包括他自己。


关二爷虽武艺绝伦,将才非凡,但性格上却有“傲士大夫而恤士卒”的一面。


通俗点说,就是体恤士卒,但却不善安抚士人。


于是萧方灵机一动,便向老刘提议,将诸葛亮暂留于宛城,辅佐关羽处理政务,安抚荆州士吏。


毕竟自己这小舅子,卧龙之名可不是白给的,统军之能就不必细说了,政治能力也是史书上排前几页的存在。


既然要历练栽培诸葛亮,自然不能光培养他的兵法谋略,却忽视了治政能力的培养。


不然的话,岂不是培养成了偏科,浪费了他的政治天赋?


除此之外,那位苏小姐不日也要前来南阳,留诸葛亮在宛城,也有让他迎一迎的意思。


“阿亮的天资,可不止于兵法谋略,相信用不了多久,必会给主公更多的惊喜。”


萧方言语别有深意,却也不向老刘点破其中玄机。


老刘看着关羽书信,听着萧方所说,眼神中更添了几分期待。


“主公,如军师所料,黄祖果然按兵不动,对刘表的调令种种推诿,迟迟没有率军北上。”


“不过据襄阳发来的密报,蔡瑁已离襄阳南下,末将猜测他必是去统领江陵水军北上,以解襄樊之围。”


“江陵水军路程较近,理应是来不及赶到樊城流域,但末将以为我们也不可放松警惕,需当尽快拿下樊城才是。”


文聘分析过一番局势后,拱手道:


“如今樊城粮草已尽,城中荆州军必军心跌落,无心死战。”


“末将以为,主公当即刻大举攻城,趁敌士气低落,尽快将樊城攻破才是!”


文聘请战。


众将的斗志,立时被点燃,纷纷跳起来请战。


“军师,你以为呢,当战还是不当战?”


刘备目光看向萧方。


“强行攻城,我们自然是攻得下的。”


萧方微微点头,却反问道:


“但主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许能不战而下樊城呢?”


不战而下?


四个字听的老刘眼眸一亮,喜道:


“若能不战而下,避免将士们的无谓死伤,自然是最好不过。”


“军师莫非又有妙计,能不战而下樊城?”


众将立时冷静下来,目光齐聚向萧方。


“樊城粮尽,军心瓦解近在眼前,刘琦理应知道,继续负隅顽抗,除了白白牺牲满城士卒们,没有任何希望守住樊城。”


“既然如此,主公何不派使者入城,劝说刘琦开城归降呢?”


萧方道出了计策。


劝降刘琦!


其实他对这个刘琦,倒也没多大敌意。


历史上,相较于刘琮的不战而降,刘琦却选择了联合老刘,抗击曹操。


至少刘琦有这个勇气,愿意为守住父亲留下的基业,拼上一把。


打不过投降,不可耻。


打都不打就跪了,那就是厚颜无耻了。


刘琦至少不是一个无耻之人。


此外,而时老刘为曹操虎豹骑追击,处境形势极度不利。


关键时刻也是刘琦伸出了援手,将老刘接至了夏口,避免了老刘被曹操一锅端。


光冲这两点,萧方就有意将刘琦区别对待。


再者不战而下樊城,减少将士的损失和对樊城的破坏,也是一举两得之事。


“能不战而下樊城,自然是最好不过。”


“只是,刘琦乃刘景升长子,他当真肯降吗?”


刘备眼中流露出几分怀疑。


“降与不降,也得看咱们开什么条件。”


“主公可承诺刘琦,只要献城归降,便准他带三千兵马过江回襄阳,也算是保全他几分颜面。”


“不降死战,结局是樊城必破,身死名灭,全军覆没!”


“献城投降,不光能保住自己和麾下士卒的性命,又可为刘表带回去三千兵马,还能活着回襄阳,与他那好弟弟刘琮,继续争夺储位。”


“方相信,主公开出的条件能优厚到这般地步,那刘琦必能权衡出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萧方不紧不慢的补充了一番,将这劝降刘琦之计的细节也一一道了出来。


刘备眼中的疑云渐散。


说实话,刘琦到底是他刘氏子孙,论辈份还是他的侄子。


且他听闻这刘琦,素来有宽厚之名。


对于这样一个性情宽厚的侄子,老刘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想赶尽杀绝。


萧方此计,正好了却了他一桩心中难题。


“好,就依军师之计,吾便派邓伯苗入城,以军师所说的条件,劝降刘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