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故家乔木,退让贤路(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月十五。


西苑,太液池旁。


朱翊钧坐了个矮凳,正在太液池旁垂钓。


作为如今少有的消遣,也是一种不错的调节心绪的方式。


张宏前来禀报事情,站在一旁也被递了一根钓竿。


“除了银钱,徐少师还让学习数算的官吏、锦衣卫,都留下任教半年,以便他开始扩充生源。”


朱翊钧欣慰地笑了笑。


活力很足嘛。


光是这一手,就知道,是真奔着干活出力去的。


无论是学府也好、盐政衙门也罢,想在治世初创衙门,第一件事,就是盖楼、拨款,也就是先形成有形的资产。


紧随其后的,则是人员编制问题。


徐阶一进门就把银两的处置权要归学院,想方设法填充临时编制,可见没有糊弄事。


朱翊钧吩咐道:“就按徐少师说的办吧。”


“不过每季内帑要遣人去审银两去向,年底把户部、科道也叫上共审,形成定制。”


往后花的钱肯定不在少数,不能在草创初期就留下太过明显的漏洞。


张宏应声领命。


朱翊钧想起事,问了一句:“王世贞还没入京?”


年前他就下诏复起了,这些人也太不积极了。


张宏忙道:“陛下,王世贞为母守孝,年初才结束,已经在路上了。”


朱翊钧恍然。


旋即又有些无奈,守孝这事,落到要用的臣子身上,还真是有些麻烦。


可惜也没什么好办法。


张宏余光看着正在沉思的皇帝,不着痕迹将钓竿扯了一下,赶走了即将要咬钩的鱼,免得先于皇帝开张。


嘴上则继续禀报道:“海御史赐殿试的事,已经批红下礼部了。”


“不过……张四维说,国朝未见成例,如何施行,尚需斟酌考量。”


这就是态度暧昧,模棱两可了。


朱翊钧冷笑一声。


他可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是催他呢。


朱翊钧淡淡道:“杨博是不是又上致仕的奏疏了?”


张宏早有腹稿,忙接话道:“今晨上的,按照陛下吩咐,已经留中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替朕勉励一番杨博,让其好生休养,所办阁中事务可荐一大臣暂代,痊愈后再回内阁署事。”


会推荐谁,大家都心照不宣。


张宏记了下来。


朱翊钧久不上鱼,感觉位置不太好,又起身换了个位置。


随口问道:“昨日廷上弹劾的勋贵,有什么表示?”


张宏扯着鱼竿小心道:“惠安伯张元善、成安伯郭应乾上书请闲住,今日已经闭门谢客了。”


“襄城伯李应臣、忻城伯赵祖征……去寻英国公、成国公臂助了。”


“两位公国没理会,又让命妇入宫,找两宫太后去了。”


朱翊钧皱眉,这也太蠢了。


这不单是自己蠢,这是府上没一个聪明人啊。


难怪能做出私自囚禁捕快的蠢事。


他有些厌恶地开口道:“勒令惠安伯跟成安伯居家闲住。”


“至于另外两个蠢货,弹劾的奏疏全部留中。”


留中不发,除了包庇,还有加大力度的意思,就看朝臣自己品了。


张宏再度记了下来。


又小心翼翼开口道:“今晨,京营总督顾寰再度上奏弹劾。”


“练勇参将李承恩,今日仍未到营点卯。”


“神机营游击陈雄,昨夜聚众开赌。”


“神枢营佐击侯之胄,不服管束。”


“五军营右副将刘豸,私下斗殴。”


“中军官杨世楷,率部蹴鞠……”


张宏每说一句,朱翊钧的面色就难看三分。


后者直接打断了话头:“兵部怎么说?”


张宏迟疑了片刻,小心回道:“兵部部议给打回去了,说是京营习性如此,让顾寰训斥一番即可。”


“顾总督私下问陛下,能不能军法处置。”


李承恩是大长公主的儿子,刘豸是诚意伯的侄子,杨世楷是彰武伯府上的人。


李文全还是自己的亲舅舅。


总而言之,这些佐击、副将,要么是外戚勋贵、要么兵部保着不让动。


想军法处置,也得先问过皇帝政治影响。


实在是束手束脚。


朱翊钧思忖片刻,还是摇摇头:“让江西道御史苏士润上弹章吧。”


“再告诉葛守礼和栗在庭,科道言官对这些勋贵的弹劾,更激烈点,朕的什么舅父、表兄,别留情面,把风先吹大点。”


京营历年都有科道言官巡视,如今正是御史苏士润,也是葛守礼能使唤动的人。


军法处置动静太大,顾寰是顶不住的。


不如上弹章,顺着这次的声势,一并处置了。


该罚铜的罚铜,该调任的调任,该闲住的闲住。


就是……还得过兵部那一关。


他转头问道:“现在有哪些人盯着兵部侍郎协理京营的位置?”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赵孔昭致仕,是板上钉钉了。


那有望这个位置的人,应该都开始蠢蠢欲动了才对。


张宏回想了一番,带着推测道:“陛下,兵部的意思,似乎有意让石茂华协理京营事。”


朱翊钧听罢皱眉。


此前王崇古没入京,兵部尚书一直空缺,石茂华把持着兵部,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都有了长足进步。


要是其人协理京营,恐怕又要圈地自主,风雨难入。


朱翊钧追问道:“还有吗?”


张宏如数家珍:“还有元辅跟吕阁老,属意王希烈接下这个位置。”


“高阁老则是调阅了视阅侍郎汪道昆的文字。”


朱翊钧听后,沉吟不语。


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让徐阶、杨博也荐人上来。”


张宏躬身应是。


见皇帝没有再开口,识趣地放下钓竿,转身去办事了。


……


下午时下了一场小雨,京城的街道格外清爽凉快,带着泥土的清新气味,使人心旷神怡。


不过也有例外。


鸿胪寺的这处馆,因为用来接待四夷,被不通礼数的蛮夷糟践,经年累月之下,味道并不怎么好闻。


外边如此,里面自然更甚。


鸿胪寺卿屠羲英,以袖遮住口鼻,眼中的厌恶一闪即逝,居高临下地看着朵颜卫几名使者。


一旁的太监魏朝笑眯眯道:“诸位,接赏罢。”


四夷馆的官吏在旁贴心地翻译成蒙语。


其中一名使者闷声道:“俺听得懂,不要你翻译。”


说罢,他转身,与另外几名使者说起了蒙语。


经历过前元,以及大明二百年且战且和,双方文化交流自然少不了,会双语的人自然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